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农村20万二层别墅的物品场景

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泥塑艺术家刘沅声的乡土情怀。刘沅声与他的《北联红色故事》大型浮雕紧密相连。在创作2米高的大型深浮雕时,他展现了对客家文化的深厚热爱。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刘沅声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他对乡土情怀的执着追求。

2019年6月18日,中国客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特邀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梅州市民间技艺大师刘沅声举办“客家记忆·乡土情怀”陶塑作品展。这是他第二次在博物馆个人展览,以2007年至今创作的客家风情泥塑系列陶质作品共69(组)件为主。展出期间,每天都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有不少家庭专程带孩子观看,用以进行客家传统教育。

12年前,2007年的冬季,刘沅声首次在新落成的梅州客家博物馆中展出了39件反映客家的泥塑圆雕作品,这些作品线条粗犷、风格质朴,人物造型生动,对题材独到。一时间,他因这次展览一举成名,并受到媒体高度评价,被誉为“用泥土凝固客家的风情”。

通过泥塑记录渐远去的客户传统,“我的初心就是想用泥土记录渐远去的客户传统风俗民情,为后人留下。” 刘沅声表示。他内心深处有着对 客户文化 的深切热爱,以此作为使命感,用陶土和立体造型语言讲述 客户故事,将 客户乡愁留住,同时呼唤回乡 土的情怀。

他的主要工作包括“历史篇”、“耕读篇”、“童趣篇”、“ 家教篇”和“新风篇”,如反映 客户南迁历史的大型浮雕《客户大迁徙》,以及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的大喜婚庆习俗;还有表现古代社会生活的小品,如砻谷放米踏粄等。此外,他还创作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主题的小品,如看新房和探讨 客户处处都是好地方等。

值得一提的是,《家族教师》系列由七组作品组成,是2017年创作的一批,它们以生动的人物表情兼具观赏性和趣味性地表达了 客户人的传统价值观,比如诚信、向善、感恩勤奋节俭等道理,使得观者能直观理解这些价值观背后的意义。这类艺术形式既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些价值,又能够提升人们对于正面的行为态度认识,让其成为当下的重要参考依据。

除了公共雕塑艺术方面也进行转换,将其服务于新时代而不断创新,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形态空间。在2014年,为梅江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 “德馨园”创建十个反映廉洁美德的大型浮雕,在平远县河头镇耕读公园竖立2.3米高铸铜雕像《送子过学堂》及其他多种项目都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在为北联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所做出的巨大的铜制战士像,以及长20米、高3.8米的大石浮雾 《北联红色故事》,均充分展示了作者驾驭力强且具有较强纪实故事性与视觉震撼力,都被认为是当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中的亮点之一。

因此,可以说,通过不断探索不同的材料与形式以及不断完善技术手法,使得他的每一个作品都蕴含着对主题感情上的真挚投入,对于将这种感情转化为视觉语言并达到最佳效果一直是一个挑战,而这个挑战也是他持续努力的地方,从而使得他的人生道路上取得了一份份丰硕成果。而且,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他所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或是场景描绘,都给予各界广泛关注并产生共鸣,最终促进了解放台湾同胞的心灵交流,与世界各地同胞建立起一种亲切友好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