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史迹屏山县龙氏庄园川南客家堡寨中的农村中式一层小院百居盛世

在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的骑龙埂上,隐匿着一座深山隐庄园——龙氏庄园。这个地方的地势险要,从埂上望去,近处的峰峦高耸,远方的山脉含黛,重叠铺张开去。一条柏油山路从坡底盘旋绕过,将岩门与大乘镇连接起来。

这骑龙埂两侧散布着民居,而山腰上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大宅院。它坐西南向东北,与道路相邻,被迫背靠骑龙埂。这座宅院依山势而建,上升至多层,为观赏风光提供了宽敞明亮的空间。宅院由外部的寨墙和内部庭院构成,其主人姓龙,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龙氏庄园”。该庄园占地5000多平方米,有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三进结构,以前后落差近8米共有房舍53间,每间都宽敞明亮。

寨墙由石块修筑,形成一个超过2米高的台阶,最长约200米,上面还有夯土垛墙和枪眼,这样可以避风雨坚如城垣,将宅院环抱其中。而在最后方左右各建有一座碉楼,一度高度超过10米,但左边的一座已经倒塌了。

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出整个庄园轴线明确、方正舒展、院落重重显示出大宅风范。在空间安排上,从进大门开始,房屋逐级升高;天井、门厅庭院依地势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展示丰富空间序列。

进入八字大门是第一进过厅,再跨十一级台阶是第二进过厅;厢房和门厅依势被巧妙设计成了两层,其中底楼为过去长工住房杂屋间,上面旧时为私塾教室,曾经这里读书的是当地孩子们及龍家的子弟。

第三进就是后院,最宽敞的地方青石铺就,在堂屋供奉著龍家的先祖。整体来说,大宅子的建筑重点在于厅堂格局,是一种肃穆庄严的形式。此外,由于采石场到搬运回来过程浩大的工程工作,每个石头长约4米均来自对面尖山子,并且传说光是围墙和基础就请了一百多名石匠修砌了两年。

关于龍氏家族的人物記錄顯示他們於清康熙年間自廣東移民四川,並在嘉慶二十二年到道光四年之間(1817-1824)期間於此地區建立這個豪華住宅區域。但對於該建築群最初建設時間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法指是在同治時期(1862-1874),也有說法指是在乾隆時期(1736-1795)。然而從族谱記載來看,這些結構最早可能是在嘉慶二十二年到道光四年的某個時候開始興建,因為當時龍德华所生的三兄弟分别出生于1810, 1817, 和1824年,這些時間段與所謂的建築年代相符。

随时间推移,该地区历经战乱,不幸遭受损害,但仍保持其作为客家人的文化根基。当今时代,这里已成为旅游景点之一,对游人开放,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这些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此外,这里还保存了一些关于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等信息,如那些隐藏在古老建筑里的故事,它们讲述的是一个家族如何通过智慧与勤劳打造起自己的命运,以及他们如何将自己的生活方式融入自然环境中创造出这样的美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