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新型四合院房屋设计图在物品中生动展现

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泥塑艺术家刘沅声的乡土情怀。刘沅声与他的《北联红色故事》大型浮雕紧密相连。在创作2米高的大型深浮雕时,刘沅声展现了他对客家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的细致研究。

2019年6月18日,中国客家博物馆重新开放,这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刘沅声举办“客家记忆·乡土情怀”陶塑作品展。这是他第二次在博物馆个人展览,他展示了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客家风情泥塑系列共69(组)件。展出期间,每天都有大量市民前来参观,有些甚至将其作为进行客家传统教育的教材,专程带着孩子们观看。

十二年前,2007年的冬季,刘沅声首次在梅州新落成的客家博物馆中展示了39件反映客家的泥塑圆雕作品。这些作品以粗犷、质朴的手法,以生动的人物造型,以独特的情感题材,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地道气息和乡愁味道,这让他迅速走红,并引起媒体广泛报道。

随后,一位著名雕塑大师潘鹤看过他的作品后,对其赞誉不已:“用泥土凝固客家的风情,为千秋万代留下。”这激励着刘沅声继续使用泥土和立体造型语言记录渐渐远去的客家传统,将这些传统留给后人,同时为他们弘扬做出了贡献。

他的工作主要聚焦于描绘 客家的历史和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历史篇”、“耕读篇”、“童趣篇”、“家教篇”以及“新风篇”。例如,《北联红色故事》通过19组作品详细叙述了南迁过程;《砻谷》、《放米》、《踏粄》等则生动地捕捉了一些生活习俗。此外,还有《四手茶》、《圣旨口》,它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他还创作了一系列名为《古今通话》的木刻版画,这是一种结合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的手法,用以表达现代人的思考态度。同时,他也参与到了多个公共艺术项目中,如铸铜雕塑《渡口之战》,它表现出强烈的情境感知力,以及对于那些英雄事迹背后的人物性格与心理状态深入了解。

此外,他还曾获得多项荣誉奖项,如第三届至第五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的金奖、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并且还有其他许多荣誉称号。他的一些作品被选送参加全国非遗博览会,也被收录进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美术品集中,而另一些则入围或获奖于各种地方性的文艺比赛中。

总而言之,通过不断探索不同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在小巧精致的小件陶瓷还是宏伟壮丽的大型公共雕塑上,都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这个时代,让人们从更深层次上理解、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从而使其更加持久地存在下去。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