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地区,掌牛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农耕活动,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经历。掌牛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放牧,更需要小孩对牛进行管理和监督,以防止它们吃了人家的菜园的青菜、田地的禾苗或番薯叶。
在过去,耕牛主要有黄牛和水牛两种。水较温顺,小孩可以骑到水牛背上去,而黄牛则脾性暴躁,不让人骑,怕一坐上去就飞跑把人摔下来,弄不好还会伤人,所以没有见过有人骑过黄牛。这也反映出古代对于不同动物特性的认识和尊重。
掌握如何正确掌控 牧场生活中,还有许多细节要注意,比如不能穿红色的衣服,这样会惹怒牲畜,让它们“斗人”。当遇到难以控制的情况时,如无法拉住绳子,可以找一棵树或大石头,将绳子缠上,这实际上体现了力学原理。在农村这样的互助共生的社会里,即使邻居家的牲畜也有可能被一起带走,因为帮助他人的事常常被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没有谁觉得自己吃亏了。
我小时候跟随爷爷外出工作时,他让我在旁边看书,而不是参与砍柴或割草工作。他提醒我要好好学习,对我影响深远。而当我们“放” 牧的时候,就是收获季节结束后,将牲畜放到山区自由觅食。当夜幕降临,我们再回到山下寻找,那时候通讯方式只能靠高声呼喊,但现在人们已经拥有手机,这比对讲机更先进,也让我们感叹那时的大叔竟然预见到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