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真仙传说第三十七章通晓天道的圣贤

在隱於恒州條山的張果,乃是歷世聞名的長生祕籙持有者。他以百歲之齡展現出超凡入聖之姿,常乘一白驢日行數萬里,休息時將驢置於巾箱中,用水噀之便成。唐太宗、高宗、則天皇后均曾求見他,但他始終保持神秘。

有一次,他被召至集賢院,明皇帝賜給他酒,他飲了整斗不醉,並說自己不能再喝,因為過度會有所失。明皇帝因而更加喜愛他,並多次試圖讓他喝酒,但每次都未能成功。一次,他從頂髮上湧出冠子,落地變成了榼蓋,上面還裝滿了一斗酒,這樣的事跡傳遍了朝廷。

張果的一生充滿了奇蹟和神秘。他曾侍奉堯丙子歲的時代,其貌若六七十歲。他對食物也無興趣,只吃得仙鹿,這種鹿已經活了千年。在一次狩獵中,他與漢武帝元狩五年的事情相遇,那時候他們一起捕捉到同一隻大鹿。但當問及這隻鹿的年代時,它竟然回答說它是癸亥年開始放生的,那麼現在應該是甲戌年,也就是八百五十二年。太史核實其言後,發現時間與曆法幾乎完全吻合。

後來,一位名叫葉法善的人向唐睿宗景雲帝告訴說張果是一個混沌初分白蝙蝠精,而不是人類。但就在葉法善說完後,不久就死去,因此唐睿宗只好親自到張果那裡跪下請罪,以換取葉法善的一命。最終,由於他的恩德和高尚品質,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號通玄先生。而且,即使在逝世後,也沒有留下任何遺體,只有空棺。

許宣平則是在城陽山南塢隱居三十餘年的道士,不知服用藥物,但仍然保持著四十多歲人的外表。他偶爾負薪賣酒,每當醉 drunk 就會歌唱並返回庵房。在他的庵房壁上,有著一首詩:

「隱居三十載,

築室南山巔,

靜夜翫明月,

閑朝飲碧泉。

樵人歌隴上,

谷鳥戲岩前,

樂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這首詩深受好事者的喜愛,在洛陽桐華間傳舍有人題寫此詩。不久之後,即唐代诗人李白也曾經過這處地方,看到了許宣平的詩作,并对此感到惊讶与敬佩。在这之后,许宣平隐于野火焚烧之前无踪迹。此后的百余岁,有婢女偶尔独处时见到张果坐石上方食桃,对她说:“我即明恕之祖宣平也。”最后一次露面的地点,就是那个婢女寻找张果并与其共享桃子的故事发生的地方。这段经历让人们相信许宣平确实是一个长寿且拥有仙气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