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道家学派的精诚大医

孙思邈,道家学派的高明见识与医术之大师。南北朝至隋唐间,他以阴阳、推步和医药闻名于世。孙思邈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其中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这是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对于习医者来说,是必读之作。在这篇文献中,孙思邈强调了两种品质:一是精,即要求医者拥有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二是诚,即要求医者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以同情他人的痛苦为己任,发挥慈悲心和救赎愿望,不仅不能自我夸耀,也不应该追求财物。

后世尊称孙思邈为“药王”。《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他在洛州总管独孤信面前展示了自己的学问,被赞誉为“圣童”。周宣帝时期,孙思邈隐居太白山,并预言过五十年后将会有圣人出现。他被召到京师,但拒绝接受爵位,最终辞官归隐。

然而,《旧唐书》中的一个记载引起了一场关于孙思邈真实年龄的争议。根据该文档,他声称自己出生于开皇辛酉年(公元541年),但实际上没有辛酉这一年的记录,而只有辛丑年。这意味着,如果按照他的说法,那么他只能穿越回去见独孤信。如果我们相信魏征修史时访问他的描述,那么他就是西魏时期的人。但无论如何,据说他活到了141岁,在永淳元年去世(即公元682年)。

在宋徽宗时代,他被封为“妙应真人”,而道教则尊敬他作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醫大聖、“藥王孫大真人”、“開元普度天尊”、“感應普救天尊”等。在道教中,他被认为掌握回生之妙术,并开示了许多秘密。此外,还有一些奇迹和故事围绕着他的名字,比如神童、奇迹以及与其他知名人物,如宋令文、孟诜、卢照 邻等人的交往。

尽管存在一些矛盾的地方,但对孙思邞这个人物,我们仍然能够看出其卓越的智慧和贡献,以及其在中国医学历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