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见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見彼苦恼,如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恻隐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以射名誉”、“恃己所長,以經略財物”。以其崇高醫德,被後世尊為“藥王”。
《旧唐书.孙思邈传》記載:“孫思邈,其先居京兆華原(陝西耀縣)人也。七歲就學,有志於醫業。弱冠時善談莊子、老子及百家之說,並好釋典。此乃神童也。”由此可見孫思邈自幼聰穎異常,不僅學問淵博,更對醫術抱有一腔熱情。
《旧唐书》中记载了孙思邈一生中的许多轶事和荣誉。他在周宣帝时期隐居太白山,在隋文帝辅政时被征为国子博士,但他坚持称疾不起。在后来的岁月里,他继续他的研究和写作,最终撰写了三十卷的《千金方》,并撰写了多部其他医学作品。
尽管历史上关于孙思邈年龄存在争议,但根据史料分析,他确实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道教宗师。他在生活中保持着谦逊与慷慨,与世人交流互助,从未谋求个人利益或荣誉。这一点体现出了他对待生命与健康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福祉的深厚关怀。
在宋徽宗时期,他被敕封为妙应真人,并被尊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 医大圣等尊号,这些都反映出他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与认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时代的人物能像孙思邈那样,在医疗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同时又受到如此广泛的人们赞赏。
总结来说,孫思邈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人物,无论是在医学领域还是道教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以其卓越的智慧、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对医学艺术无限热爱,为后世树立了一座永恒的地标。而今天,我们依然能够从他的思想和行为中汲取灵感,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