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去奢,酆去奢,乃衢州龍丘人也。家居九峰山下,小有學問,便於道術精通,年逾三十而已。後移居處州嵩陽縣安和觀,那觀乃葉靜能故鄉學道之地。而卯山在北五里高達五十餘丈,有說張天師及葉靜能曾居此山修道。去奢聞訊,便登卯山結庵,以此為歸宿。
不久,觀中道士相繼遷至山下定居,人們便構築了房屋與造建堂閣,並設置老君、張天師像及真影的葉靜能供奉朝夕焚燒朝禮。而石碑一方,在東南邊廣約二丈平坦如砥,其實是自然形成的。去奢常坐其上沉思默想,一日感應神靈曰:「張天師有斬邪劔二口並含丹藥,在此石下,可取之。」去奢謝曰:「此石乃天賦,不由人力所加,只是荒謬守真者已足夠了,我只願棲身於這座山中得以安寧,而聖佑我等,這丹藥與劔器怎麼敢輕易取來?」神靈答曰:「只要你勤修不怠,這些都可自行致得。」
三年後,神靈以劔丹送給去了奢,那劔乃七星劔,是張天師的物品;丹則藏於石匣內,一缾貯之,每斗如麻子紅色光明。不僅去了奢自服,也施予他人,都獲得康健。那時麗水縣的人華造,因為中和年間荒亂後擁土人的岩區據守,被連帥具以上上奏朝廷議息兵事宜,因此授華造刺史。
然而華造兇險聽聞去了奢與神通共享劔丹,便率兵圍攻卯山欲取去了奮並其劔丹到州府,更囚禁了下去牀。但當時炎暑盛烈,一月未嘗水分,華造認為下去牀已死,但開室一看見他的精神完好如初,即驚異無比遣還下去牀歸於卿山,並留下劔丹。一夜風雷交加失蹤,不知何往。
從那時起,在卿山居住十五年多,每次談論常見龍虎異鳥在庭院中遊走,而安和觀中的道士多數寄望於頂端燒香奏樂,看見龍虎鳥跡都感到驚奇。不食多年的他,或有人污染了他的住處,就會出現猛獸或毒蛇。在雷雨時,他總是在半 山腰看到雲龍、雷公、電姥等眾多鬼怪,有時甚至會面對他們恭敬對待。
又有一段傳說說每當夜晚有人寄宿于該地,他就會聽到遠方有談話聲,但凡窺視只有空房間,只有偶爾聞到異香滿室或玉童玉女環佩聲。他描述了一群戴著遠遊冠、穿著絳衣、螺髻垂髮男女四人對坐侍從皆玉童玉女光明照身旁,又有一位神明站在旁邊,而那些道士都沒有驚慌反而虛心敬畏。一日,他告訴那些道士說恐怕不久將離開這座山脈,再也無法相遇。
幾日後,有彩雲鶴鸞鵠聲響亮充滿空氣,它們徘徊於頂端後來有一輛綵幡旌旗迎接他升天而行,而在低處的民眾和官員都目睹了這個場景。蓝采和则是一位流浪歌手,以破藍色的衣服六銖黑木做成腰帶,用革华鞋子踩踏着歌唱:“踏踏歌”,他的機智諧謔讓大家笑倒。他的一生充滿變化,每個人都是因為一次機緣巧合才知道他的存在,但即使如此,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世界观念。”
张果则是一位隐逸者,从恒州条阳来到了汾晋间。当时人们传言他拥有长生的秘密,并且据说儿童时代的人们见过他已经数百岁长寿。他骑着一匹白驼,每日行驶数万里,当休息时就会把驼背放在巾箱上,用水泡开后再变回原样。这段传奇被唐太宗、高宗征求但无法找到,然后由则天皇后召唤出世外桃源,却死于热病并发蛆虫生出的故事传遍全国。不过也有说法称张果后来隐居鳳州夏季住豆積潭冬季住鸞鷟潭,最终因为无疾而终,被遗忘无闻直至开元二十三年明皇命裴晤馳驛迎驾受访时才发现张果已经离世,只留下一个空棺材,这个故事引起了帝王的心弦,使得张果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一名叫许宣平的人物,他隱居城陽南塢结庵生活,没有服用任何药剂却长期保持健康容颜,如同四十岁左右的人一样轻快奔马。此外,还提到了許宣平過往三十餘年的善舉,以及李白诗作中的赞颂以及許宣平最后消失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