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古老智慧的栖居之地
福建客家土楼,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再加上明末、清代及更晚些时候的成熟,它们一直延续至今。这些土楼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山区夯土民居。
“百年的砖,千年的土”,生土建筑如同会呼吸的人类居所,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技艺结晶。11月14日,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了纪录片《智在匠心》,让我们得以亲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松生的故事。
徐松生自幼便生活在这座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土地上,与客家土楼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他14岁那年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这些高超的手艺,从打制泥炭到搭建架子,再到砌筑墙体和制作瓦屋顶,每一步都需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
2007年,“客家土楼营造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2008年,“福建土楼”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作为这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徐松生坚信务实与勤奋是他的生命准则。他致力于对这些古老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让它们焕发原有的光彩与活力。
尽管已步入晚年,但徐松生的头发依然带有丝丝银灰,他仍然坚守在修缮第一线,不懈地守护着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根基。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那个充满智慧与韵味的地方,那里藏着一个又一个隐藏在平凡表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