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葬尚未普及的古代,壮族地区遵循着一套独特的土葬传统。当地人选择在田野或村庄附近的小山坡上进行土葬,这样的位置方便了棺木的运输。过了一段时间,大约4到5年后,逝者的亲属会开坟检查“归土化泥”的情况。这些亲属通常是逝者的子女,如果没有子女,则可能是侄子侄女或者孙侄子侄女。在秋后干燥时节或清明时节少数人选择开坟,但如果腐烂程度不够,他们会重新填土并等待未来再次查看。
如果骨骸已经基本腐烂成“归土化泥”,但仍有少量肉附着于骨头,那么亲属就会用砂纸擦洗干净。如果污垢太多,有些人会将尸骨带到河边清洗。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人们可以看到河边的人们正在谈笑自若地洗骨头的情景。
经过擦洗后的骨头被放入装饰华丽的瓦罐中,并且覆盖一层红布,然后盖上瓦罐盖和石板,最终再堆叠土壤。整个迁坟过程中,“金罐”入坑前后,亲属都会点响炮竹作为庆祝。
安葬完成后,一块凸起的圆形土包围着坟墓,用红布圈绕两尺,再插上白色砂纸草标。在祭奠台上摆放三牲供奉。而迁坟地点往往选择风水好的崇山峻岭,因此去扫墓需要爬高又陡峭的地势。
关于风水先生收费标准,每个人的费用不同,从50元到1000元不等,而2000元以上则极为罕见,有些被认为是造福于人,有些则遭受指责。写下这篇文章,是为了客观记录我家乡的一种风俗习惯,以供好奇者探究。此外,我通过与父亲电话咨询了解了这些信息,而母亲出于担忧劝阻说:“不要写这个啊,有谁会看这个啊!”然而,我坚持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应以狭隘眼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