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天成:后现代语境中的科学与宗教交响篇
在后现代的语境下,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被重新探讨,其意义超越了传统的世界观之争。后现代主义者提出了两种不同策略,一是以解构著称的否定性策略,如利奥塔所强调,无论是宗教、科学还是由此而来的理性主义传统,都被视为“宏大叙述”,它们无法真正说明自身合理性,并导致历史上的“合理性的危机”。因此,包括宗教、科学在内的一切主宰力量必须自觉走下现代性语境里的神坛。
另一方面,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modernism倡导“科学返魅”,重建科学与宗教之间关系。他们提出,随着对自然祛魅批判和虚无主义拒斥,这两个领域应当建立在怀特海过程哲学基础上,以实现新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即使后modernism理论并未形成一致意见,但其启发意义仍然显著。
通过分析具体语境,后modernism认为,不应将科学与宗教的问题看作世界观问题,而应该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解决。这意味着寻求二者的相似性,使得科学家和神学家成为对话伙伴,同时尊重各自领域完整性。这种方法借鉴自然神论者的做法,从而实现整合。此外,还有追求恢复上帝信仰同时保留现代自由、经验和理性的承诺,在今天,只有基于后的modern world观才可能实现。
总体来说,尽管后modernist思想中存在简单化或过度否定的风险,但其揭示了二者交互作用的历史复杂性,对克服极端立场具有积极意义。而对于人类文明寻找共识往前基础,这正是我们要重新认识科学与宗教关系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