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伯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北海,不见水端。北海若言:“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河伯问:“世之议者何所得知?”北海若答:“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河伯又问:“吾如何能知豪末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足以穷至大之域?”北海若言:“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约分之至也。”
河伯再问:“若物外、若物内,有恶 至而倪贵贱?恶 至而 倪小大?”北海若答:“以道观 之,本无贵贱。如拘执尔志,以为某 贵某 贱,则与道蹇涩矣。”
最后,河伯对其本身的命运和存在感到困惑,而 北海 若则给予他一番解释,说“圣人勇于临难,不畏命运”,并指出个人的命运是由时势所决定的。
这段文本通过一个虚构的情境来探讨哲学上的问题,如什么是真正的知识、怎样看待荣誉和价值,以及个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在这个故事中,河伯代表着一个追求真理的人,他从一种简单直觉开始,然后逐渐深入到更高层次的问题上,而他的朋友 北海 若则提供了深刻且富有哲理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