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世间。故此篇言所以处人间世之道。颜回见音现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术。曰:奚为焉?曰:回闻术君出公辄,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量,如准也;泽,如云梦之类;蕉,如草也。言死者甚众,以其国准之,泽中草焉。此乃治国去患乱国就患,以医门多疾自喻于治政失当。
愿以所闻思其则,愿以所闻於夫子者,思其治卫之法。庶几其国有瘳乎!仲尼曰:“嘻,如果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有杂则多,有多则扰,有扰则忧,有忧而不救,则身亡命矣。此乃古至人先存诸己后存诸人的教训。
所存於己未定,又何暇至及暴人之前?且知夫德荡名、知出争的深意,此乃圣贤难胜平声的道理。而况汝等哉?
颜回尝语我来:“端正而谦虚,所以尽乎已;黾勉而专一,所以入乎人。”然而执阳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所不能违,因案感触求容与心,即日渐德不成,而况大德乎?
彼固执而不化,我必外合内訾毁,即前所谓容将形心且成者也。此乃内直外曲成上比去声,与天为徒,与古为徒,是非既明,便是童子了。
外曲者,与人为徒;擎跽曲拳,为臣礼也;持守委曲周旋于世事,为和调之间,是谓与天地自然相应的行为。在这过程中,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修政理,都要恪守此原则,不可偏废,也不可忽视,这便是“与天地自然相应”的最高境界了。
然今方可进矣,大丈夫岂能久居下位耶?吾欲问于夫子:“斋何?”答 曰:“祭祀之斋非心斋。”
颜回请问心斋时,对答说:“若一志,无听以耳,而听以心;无听以心,而听以气。一志止耳,一心止符,一气待物,无有过虑,只需虚空待遇即可。这便是真正的心斋了。”
颜回得道后,对着自己说:“吾未始得使实自吾也,当得使之一未始有吾也。”意思是在没有得到教导之前,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混乱的,但一旦接受了教导,他就变得清晰明确,没有更多的迷茫和疑惑。他认为,只要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了。
绝迹易,无行地难。当你想要消灭自己的痕迹很容易,但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脚印却又行动起来,那就难上了。这就是一个哲学家的智慧——如何在社会中保持独立,同时又能有效地行动起来呢?
闵(读作“min”)音摄公子高将使齐,说到这里,他对仲尼表示了一点担忧,因为他知道王室对梁州的人选非常重视,而且齐鲁两家对于使者的待遇都很尊重,但是他更担忧的是如果他们真的被派遣出去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呢?
这段话传递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即便是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引发严重的问题。但如果处理得当,那么它可能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是“寡不道以欢成”的意义所在。而对于那些追求权力的统治者来说,他们应该更加谨慎,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政治阴阳斗争带来的各种隐患和挑战。如果他们不能正确把握这些因素,最终只能承受由此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政治上的分裂、经济上的衰退或者社会上的动荡不安等等。而只有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才能够避免这些困境,并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