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一代宗师的修行之旅

《道德经》第一章:邱处机的修行之旅

在磻溪苦修,交结好友生活悠然

邱处机进入磻溪,发现山高沟深、茂林修竹、百鸟齐聚,便以为是道家的洞天福地。七年间,他一边参真布道,一边苦修苦行。在此期间,他每次谟拜于姜太公钓鱼处、太公庙,对照古圣仙贤参悟道家行世哲理。他战睡魔,除杂念,用石头为座,不占席位打坐静养。他生活非常清苦,或以山菜野果充饥,或持钵下山求食,常忍受饥饿。

在磻溪过着清苦而悠哉生活

他发现一种蒲草晒干后既柔软又有韧性,用以织做蓑衣,一年四季寒暑不变。因此,当地人称他为“蓑衣先生”。他的精神生活很丰富,他在这里交结了许多朋友,还写了大量诗词,收入《磻溪集》中。这些诗篇反映了他在磻溪这段清苦而悠哉的生活。

龙门洞名声日益增高

1181年春,由马丹阳安排,邱处机离开磻溪到陇门洞。龙门洞四面环山,隐于茫茫林海之中。这里的环境恶劣,但邱处机不以为苦,他把吃苦视为修行的捷径。在这里,他酝酿成极有医学养生价值的著作《大丹直指》与《摄生消息论》。

时过两载,龙门洞的寂寞被打破,上至公卿王妃,下至士庶才人,都纷纷来访。他回答他们的信件,如对“杨氏携月桂栽见访”,“萧防判书召”,等等,并非一般客套应酬,而是借诗论道。

收徒唐括姑关心百姓疾苦

他还关心百姓疾病和饥饿,在《因旱作》诗中忧伤地写下“铄石流金万物焦”;第二年瘟疫与饥饿接踵而至,在《憨物》诗中大声疾呼:“天苍苍兮临下土,为何不救万灵痛?”1185年,有个叫唐括姑的人喜道并出家,她听说邱处机是位高明的大师,便千里迢迢去陕西投奔。她到了长安,被邱处机会作为弟子收取,并送她到龙门洞。此后,她也开始学习和实践其中的心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