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妹戚托晴隆县

“阿妹戚托”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北盘江畔的晴隆县三宝彝族自治乡境内。其次兴仁县、普安县、盘县也有分布。

“阿妹戚托”,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民族舞蹈。晚清时期一支彝族从威宁、毕节、黔西一带迁入,“阿妹戚托”也随迁徙传入晴隆,成为彝族姑娘出嫁时重要的喜庆活动,俗称“嫁姑娘舞”。

舞蹈动作主要由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运动变化来表现整个舞蹈动作,舞蹈者有女性、男性或者男女混合组成,表演形式由6人或者8人或者12人手拉手,在无伴奏的情况下起舞,表演队伍在表演中或围成圆圈或排成横排。

舞蹈共有12个基本动作:“哄的”,意为:插秧;“膝灶普”,意为:转脚指;“膝磨楼”,意为:翻脚板;“膝妥窄”,意为:背靠背;“胳膊布”,意为:跌脚板;“绝巴区、啊给耶”,意为:收工洗脚;“区朝租”,意为:喂狗饭;“哑高堵”,意为:踢鸡冠;“白夷道”“夷不耶”,意为:鸭吃水、鸭游水;“骨及包”,意为:抱克膝;“骨及招”,意为:耍克膝;“着嘞着嘞特,考其堵”,意为:转来转去,转去转来,踢板壁。在多队同时演出时,可谓气势磅礴,舞蹈以丰富的腿上动作,具有强烈的动感。

2014年11月11日,阿妹戚托(晴隆县)项目经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