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法主王远知道家基本思想与特点的体现者

王远知:道教基本思想与特点的传承者

在中国道教史上,王远知受重于隋炀帝,又受重于唐高祖和唐太宗,使偏传江南的茅山宗,盛传中原。王远知开其先,潘师正、司马承祯踵其后,尊道贵德,名垂史册,可使后人借鉴。

一 从隐居茅山到登基皇位

闻名陈朝的王远知,又名远智,字广德,是扬州人。他的父亲是车骑将军扬州刺史,其外祖是驾部郎中。据说,他母亲梦见灵性的凤凰后妊娠,他出生于南朝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少年时极聪明,在受儒家教育的同时,还能博览群书。他接受臧矜的道教思想指导后,就开始修习陶弘景经法。在二十岁时,他隐遁到茅山,并开始修习陶弘景经法。

二 经历隋唐三帝

在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晋王杨广镇守扬州,对他表示了礼敬,并请他下山,但他回绝了。之后,在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炀帝率军亲征高丽并派遗大臣崔凤举前去迎请他。他随使下山,在涿郡临朔宫见到了炀帝二人畅谈,不久炀帝要去扬州游览,上奏劝阻,但未被采纳。

三 与李渊建立关系

预料天下大乱,他秘密离开洛阳北上太原,与李渊密告符命,将有天子之位。此事发生在武德初期,当时李渊按照他的符命旨意一步步得心应手杀入西京长安,最终建立唐朝,是为高祖。在武德五年授予他为朝散大夫,并赏赐金缕冠和紫丝霞帔。

四 与秦王世民关系紧密

秦王世民微服拜访过两次,并曾私自去拜见他,被认为必有一人是圣人。当秦王即位成为太宗后,不忘受洞法之恩,大加奖赏,最终让他返回茅山居住至贞观九年的那一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