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知:道教代表人物中的智者
在中国道教史上,道教能久传不衰的,多系道士与上层社会有联系,尤其是与朝廷,上至皇帝下至朝臣的关系密切。王远知受重于隋炀帝,又受重于唐高祖和唐太宗,使偏传江南的茅山宗,盛传中原,经久不衰落。王远知开其先,潘师正、司马承祯踵其后。
一 从名师隐茅山 闻名陈朝 王远知,又名远智,其父昙选,为南朝陈时车骑将军扬州刺史,其外祖济阳丁超,为南朝梁时驾部郎中。据说,其母梦见灵性的凤凰后妊娠,而家中感到奇异。
二 经隋唐三帝王 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晋王杨广镇守扬州,特派长史王子相、咨议柳顾言到茅山以礼诏迎,但王远知为此感动才随使走出山谷,与晋王会面。晋武帝杨坚继位后,以礼送他回到茅山。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炀帝率军亲征高丽,在临朔宫迎请他,并在宫中建置玉清玄坛让他住持。
三 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不忘受洞法之恩,将他召回洛阳,并赠予法服。他回到茅山後,被尊称為“升真先生”,并被追谥“升玄先生”。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四月,他无病而终。在他的著作《易总》流行一于世。
四 王远知入室有潘师正和徐道邈,他们同得秘诀。在他的指导下,他开始修习陶弘景经法,并在大通二年(528)生于梁大通二年。此前,他曾对儿子绍业说:“你到六十岁这一年能见到天子。”绍业记得这句话并向天后的李治报告,这使得他们都对他的预言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