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道教史上,道教之所以能久传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士与上层社会的联系,尤其是与朝廷,上至皇帝下至朝臣的关系密切。王远知受到了隋炀帝、唐高祖和唐太宗的重用,使得偏安江南的茅山宗能够传播到中原,并长期不衰落。王远知开辟了这一路子,潘师正、司马承祯继承了他的法-door,可以尊道贵德,名垂史册,为后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从隐居茅山开始闻名陈朝的王远知,又名远智,是扬州人,其父曾是车骑将军扬州刺史,而外祖济阳丁超则是梁时驾部郎中。他出生于南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据说他母亲梦见灵性的凤凰后妊娠,他腹中的声音让家人感到奇异。
少年时期的王远知极聪明,在接受儒家的同时,还博览群书。在十八岁那年,他跟随宗导臧矜学习。臧矜当时为国师,以其洞察事物幽深微妙、思维深邃而著称。在他的指导下,一派旺盛发达景象出现。在他的影响下,王远知开始修习陶弘景经法,并决定离开老师隐居深山。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王远知来到茅山,这个地方风景秀丽,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天下七十二福地”的美誉,是许多道教圣人的修行地之一。他在此处修习陶弘景经法,不久之后,就成为了上清派茅山祖师,也被认为是第九代茅山宗师。
陈武帝听说了他的才华,便召见他并加以礼敬,但最终还是让他回到茅山。此后,他继续在这里修行并传授经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受到隋炀帝和唐高祖李渊的大力支持,被授予各种官职,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崇的地位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预言和传奇,最终因病去世,但留下的影响却持续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