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化回眸充盈精神世界见证何以中国

“熊熊燃烧”的怀仁旺火,琳琅满目的庙会街市,充满巧思的趣味灯谜……在“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际,“过年——春节主题展”亮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厅里人头攒动,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12月21日,观众正在参观“过年——春节主题展”。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提前到来的年味,既盛满了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也为2024年文化传承发展写下生动注脚。回眸2024年,中华文化传承更加坚定有力,创造更加生生不息,姿态更加自信开放。一个个多彩的瞬间定格,绽放出华章日新的时代风采。

赓续 文化遗产绽放光华

从中国非遗馆向南眺望,一条纵贯南北、连通古今的北京中轴线映入眼帘。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2024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享,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11月8日,《文物保》修订公布,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与此同时,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序实施,截至12月18日,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659559处,复查率为86%,新发现文物点43355处。

9月14日,山东青州,文物普查队员正在实地调查。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汇千泉万瀑、生千变万化,传统与现代的链接,让闪耀于岁月深处的文化遗产成为现代生活的新滋养。

今年,殷墟博物馆新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陶寺遗址博物馆先后开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和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等精美文创供不应求,体现着人们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国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涉及1721个县域,直接吸纳27万余脱贫群众实现就业,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更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旺盛活力。

创造 文艺观照现实生活

11月17日,在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第二十条》摘得“最佳故事片”奖。

评委会评价道,“影片把抽象的法条鲜活化、具象化,透过普通人的生活际遇探讨法律与个体社会的关系,传递公平正义的法律精神,展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底气,始终来自对社会生活保持热情,对传递美好保持初心。2024年,文艺创作劲吹现实主义之风,涌现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小巷人家》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将情感记忆与时代风貌融为一体;《山花烂漫时》通过“山花”群像的塑造,展现了教育家精神的薪火相传;《我的阿勒泰》犹如一曲田园牧歌,为观众呈现四季流转的草原风光……

骏马不仅疾驰在阿勒泰的草原,也“奔腾”在火热的八桂大地。11月16日,“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各民族文学的异彩纷呈,深刻塑造了中国文学的审美品格与精神气质。

其中,以《花儿永远这样红》《幸福的旋律——脱贫交响曲》《让世界看见》为代表,多部作品瞄准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主题。“一个都不能少”的矢志奋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守望相助,于字里行间呼之欲出。

交融 文化浇灌友谊之花

“当世界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回来了,欢迎回来。”

11月12日,文化类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携“漆器”等新作回归大众视野,其作品中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中式审美再度吸引了大批海外观众。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2024年,中外文化交流积极向好,持续奏响“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让世界看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沟通世界,传承文明。博物馆架起文明交流互鉴之桥,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多家文博机构引进国外优秀展览,让公众开阔视野;同时,“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湖北曾楚艺术展”“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等展览成功“走出去”,为国外观众送上了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11月13日,观众正在国博参观“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

一“跃”而起,腾云驾雾。8月20日,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引发全球关注。世界各地的玩家们认真打听这只“猴子”的故事和身世,热议天庭、龙宫、妖怪等概念,展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丝弦声动,“凤鸣”巴黎。在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全能决赛赛场上,5位中国姑娘在3带2球项目《凤鸣凌霄》中,以精准的动作生动地诠释着汉唐国风的民族美学。她们不仅拿下了中国艺术体操的奥运首金,更让中华文化鲜活、立体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明立世,文化兴邦。今日之中国,中华文明闪耀着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华。汇聚新时代文化力量,我们前进的步伐将更有底气、更具自信、更见神采。(记者 韦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