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知,字广德,又名远智,是琅琊人,出生于公元509年至635年的梁、陈、隋、唐四朝之际。他是上清茅山宗的第十代宗师,以其深厚的道家和佛家的知识而闻名。王远知的祖父王景贤曾任梁朝江州刺史,而父亲王昙选则在陈朝担任扬州刺史,他母亲丁氏亦出自宦门世家。
据《王远知碑》记载,当时僧人宝志曾预言:“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确实,王远知自幼聪明过人,对群书通晓。在十五岁那年,他前往茅山拜师于陶弘景,得授三洞经法。陈宣帝甚至因为听说了他的大名,便召请他入重阳殿讲道,大为赞叹。
随着隋朝的建立,王远知与杨广(后来的隋炀帝)建立了密切关系。在一次面对杨广时,他展示了一些异象,使得杨广惊惶不已。此后,在隋炀帝称帝后的某一年,再次被请来洛阳玉清玄坛教导神仙之事,并设立了玉清玄坛以供他居住。
早在李渊即将起事前,王远知就秘密送符命给他,为李唐开创局面打下基础。而在唐高祖即位后,与房玄龄一起微服拜谒他,被认定为秦王李世民。之后,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帝位时,与王远知有着不可忽视的情缘。太宗登基后,将要加封其,但因坚辞不受,只好降玺书让其归隐山中,并建造太平观以安置。
最终,在大唐贞观九年(公元635),羽化升天,享年一百二十六岁。当晚死去的事迹传遍各地,不仅道教界的人士都对此感到无比敬仰,也使得他的名字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这份传奇不仅体现在他的修行能力和与皇权之间复杂关系,更体现在他如何在混乱年代里保护并推动道教文化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