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希道德经一八一章全文拼音解释兼论道的超越性

两千多年前,老子超越普通人形而下的目光局限,从形而上的高度体悟宇宙的本体、本原、奥秘及其与世间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为后人留下了超凡脱俗的洞见和智慧。此后,《道德经》的注家如云,但纵观各种文本,真正理解“道”者并不多见,而误解者则比比皆是。许多注家热衷于《道德经》的文字校勘训诂,并不关心“道”究竟是什么。对“道”的误解和曲解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意无意忽视了“道”作为万物之母的形而上超越性,或对“道”只做形而下的理解。老子对此早有预料,所以在五千言成文之时就预言“知我者希”。

受近代西方思想的影响,许多国人将“道”简单理解为事物运行的自然规律,甚至将《道德经》称为自然辩证法的经典之作。《道德经》中确实谈到“道”的规律性方面的特性,如自然无为、物极必反、相辅相成等。但这些只是“道”作为天地万物之母的一些属性,并不独立存在,更不能取代作为其主体的大 道。如果将 “ 道 ”仅仅理解为规律,无异于盲人摸象,将 “ 道 ” 的某个特性当做其全部,并对 “ 道 ” 产生曲解。

有一种认识是将 “ 道 ”僅僅理解為人生的准則和規範。在 《 戶經 》 中確實談到「聖人的道路」或「善為道路」的 「道路」,但這些聖人或善為道路的人之「道路」都效法於超越的大路,是 « 道 » 在人間間 的體現或延伸。如果將 « 道 » 獨立於這些範圍內,即便是對於老子的思想,也是一種誤解。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 戶經 》 中 的« 道 〉 就是無,而無就是什麼都沒有,因此我們想把« 達 〉 理解成什麼,它就是什麼。当代著名哲學家陳鼓應則干脆把《 戶經 》 中 的« 達 〉 分為多種形式加以理解,他認為,“ 老子書上所有 的 ‘達’ 字,符號形式雖同一,但在不同章句 的 文字脈絡中,却具有不同的意涵;有些地方,’達’ 是指 形而上的 實存者;有些地方,’達’ 是 指 一種規律;有些地方,’達’ 是 指 人生的一種規則、指標 或 典范。”誠然,《 戶經 》 中 看似 有 這幾個方面의 談述,但都是 作 為 « 達» 之 不 同 特質 或 層面 展開 's,' 達' 不 因 此 而 " 具有不同的意涵" ,仍然浑然一體。如果說 " 遑" 由於 有 不 同 層面的 表現 就 成 了 不 同 事 物,那 就 犹如 說 某 人 因 有 喜怒哀樂 而 變 成 喜 人 、 怒 人 、 哀 人 、 樂 人 等 幾 個 不 同的人。

然而,這樣對待 " 遞" 則非難免犯錯誤,因它忽略了 " 遞" 作爲萬象所依賴與創造者的核心角色,以及它如何通過各類事物來表現自身。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並從一個更深入且廣泛的心靈探索出發,以獲得更全面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避免簡單化或者片面化地看待 " 遞" 和其他哲學概念,這樣才能夠真正在精神層面上進行交流與互動。我們應該尋求那些能夠讓我們心靈覺醒並帶領我們走向真理的事業,不管它是否符合傳統教義或科學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