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古思想文化史上,五代宋初时期的一位道门高隐和学术大师——希夷先生陈抟,成为了道德境界的人物代表。他的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功修精深,在那个时代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资料的散乱和传说与事实的交织,使得对陈抟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将基于前人成果,对这位伟大的智者进行一番探讨。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关于他的生平传记。
据《群谈采余》记录,陈图南,即后来的希夷先生出生之谜颇为神秘:“有渔人举网,得物甚巨,裹以紫衣,如肉球状。携以还家,将煮食之。”当水开始热起来时,“雷电绕室大震”,渔人惊慌失措,将物掷地,不料衣裂而儿生,这便是从渔人的姓氏“陈”取名“抟”的由来。而关于他出生的具体地点,有多种说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其出生于毫州真源,《普州图经》等则主张是在普州崇龛。但无论如何,这段传奇般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至于他的年龄问题,也存在着不少争议。根据《宋史·陈抟传》,他卒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如果按享年118岁计算,上溯到公元871年,那么就是他的出生年份。不过,这些都只是推测,没有确凿的事实证据支持。
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他童年的生活材料较少。这一点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玉壶清话》中提到了,他四五岁的时候,被一位青衣媪抱走并养育,其聪明才智很快展现出来。他十五岁那年,就能熟练掌握各种知识,从经史百家到方药之书,无所不知。这一切,都让我们不得不敬佩这一代智者的卓越才能。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向道教靠拢,有两点原因被认为是直接促使这一决定。一是他曾几次参加进士考试,但均未成功;二是亲人去世,让他看透了红尘世界,便淡泊名利、追求长生久视。在接受了这个命运转折之后,他辞去了官职,与安期生、黄石公等交流心得,并且研制出了许多超凡脱俗的手艺和秘方,最终成为了一位真正的大哲学家。
在整个生活的大致年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接受过唐僖宗光启四年的召见,被赐号“清虚处士”。后来,他又受到赵匡胤(周显德三年)的尊敬,被任命为谏议大夫,而拒绝仕途。此外,还有一次与赵匡胤下棋并切磋棋艺的情节显示了两人之间友好的关系。在建立宋朝后,当赵匡胤即皇帝位时,他避开官职,不知去向,只留下了一句诗:“臣性如麋鹿,迹若萍蓬。”
最后,在宋太宗咸平元年的召见中,又被赐予“希夷先生”的尊称,最终在端拱二年的七月廿二日逝世于华山张超谷,一路走来的足迹最终停歇。但正如往常一样,对这位仁者赞誉不断,以至今仍有人寻访他的遗迹,并努力探索其生命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