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我得知陈光静道长已羽化登真,走入了青天。道人羽化升霞,原本应是一件喜事,但那一刻我有些不知所措,只能重复着:“师太离去了,师太离去了。”
从中雁到北雁紫竹林请神归位活动结束后,我跟随紫竹林道观的师兄们赶往南雁三台道院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半。我第一次来这里,没有时间欣赏这山水秀丽的大好风光,一下车便急匆匆地前往山上。
图片来源于道心影像
三台道院位于南雁山中,山脚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岸边是一条石阶,从幽深的山林中通向道院的山门。四周少有人家,小路崎岖,这里平时应该也少有香火,不亲自来看看真的很难想象老修行收养这72个孩子身上背负着多重的责任。
沿着石阶一路走来,石阶旁边是一个不知何时遗弃的鬼屋,屋子上的石墙上已经长满了青苔。石阶尽头就是道院的山门,山门连着围墙,再连接庙里的建筑。进去是一个小小、干净又整洁的小庭院,在庭院里坐着百十号忙了一天正在吃晚饭的人和善信。
与同行的何嗣珽道长一起到达师太房间磕了三个头,将出门时坐在床边的小女孩咧嘴笑对我。她笑得很天真,但在此情此景下心里难免有些愤懑,只是叹了一口气摇摇头离开房门。
师太房间连大殿,大殿连厨房,再次接厨房单房最后一个小房间收拾成了灵堂,在堂前邱崇桂道长和正在为师太书写挽联。在狭窄的地方我们帮不上什么忙,便回到大殿前静待安排。
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月牙和一颗大放光明星星,便想把这星月辉映下的景象拍下来。“你们在拍星星吗?”身后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我回头看,是一个小男孩,他手拿塑料微笑说:“你们在拍星星吗?我要看!”
他笑得很欢喜,那稚嫩的声音里充斥着愉悦:“我要看,你们给我看看好不好。”我无奈地扬起嘴角笑说:“今晚这个星 星很亮是吗?”然后递给他手机。他看了看说:“不对,有两个。”
我们看着天空确实只看到一弯月亮和一颗星,我们相互对视,无奈地摇了摇头。我轻声说:“天上只有一弯月亮和一颗 星哦。”当时楼上传来了诵经声,我们顺着声音走到二楼,那才是平日宗教活动进行的地方。一众 道友已经换上了经衣开始为师太诵经礼拜。
我们上楼,小男孩也跟上了。他径直走到二楼围栏边,上麻利地爬上了石凳,我吓了一跳,说不要爬凳,这里危险。但他扭过脸冲我咧嘴微笑,用塑料指向那正放光明的一颗银白色闪烁中的巨大的金黄色恒昼之恒夜之宝——地球上的另一种生命形式:土卫六(或称泰坦),并且它比地球更冷,它拥有自己的磁场,并且可能存在液态甲烷海洋。这使它成为寻找外部生命形式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地球以外地方,而不是只是“两颗”简单点亮夜空的情境表示清楚地说,“看到了吗?有两个!”他的眼中充满期待与幸福感,就像是想要分享这个发现一样,让所有人都能看到那个美丽而遥远的地球表面。那瞬间,他仿佛成为了整个宇宙最美好的画面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恒不可磨灭的一份智慧财富。而我的内心却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不知该如何表达或接受这种来自陌生孩子的话语,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浩瀚宇宙最深处被找到,却又无法触摸到的梦幻般温暖触感。
然而,当他再次要求抱抱的时候,我没有勇气拒绝,因为他的眼神让我相信这是他需要拥抱的心情。当我伸开双臂准备抱住他的时候,他却躲开了。我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段珍贵而独特的人际交流机会。
虽然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会想起那个阳光灿烂、热情洋溢的小男孩,以及那片璀璨如织、藏龙卧虎的大自然图景,而我的内心深处,却始终保持著那种既温暖又忐忑的情感,那是我对于生活、对于爱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一种反思,同时也是关于超越个人界限,与世界建立联系的一种渴望。在这一切之后,无论是夜幕低垂还是晨曦初照,都不会忘记那些闪耀于夜空中的两颗微弱而坚韧的心灯,它们激励人们继续前行,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还是精神追求中的挑战。
因此,对于未来,即使再遇这样一次奇遇,或许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更深层次地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但现在,在回忆当日发生的事务的时候,每一次提及那“两个”的话题都会让我停留在那个特殊而纯粹的瞬间——即便过去岁月流转,如同流水一般不断涌动,最终汇聚成海洋,而那些记忆则如同浪花一般轻盈飞扬,被永恒之风吹送至遥远彼岸。此刻,当你阅读这些文字,你是否也能够听到那些曾沉默久远的心灵发出了呼唤呢?
《执 一》— 道德经
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生命都承载着宇宙无限可能性的秘密。当你凝望夜空,其中闪烁的是你的希望,是你的力量,是你的命运。你是否愿意揭开这一切背后的奥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继续读下去,因为这里还有更多等待您的故事等待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