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高士陈抟:星辰般指引内心光明
在中国中古思想文化史上,五代宋初的道门高隐与学术大师陈抟是一位志向远大的学者,他的学识渊博、功修精深。然而,由于历史资料零散且多为传说,加之他的著述大多散佚,使得对他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旨在基于前人成果,对陈抟进行一些探讨,并不乏错误和不足之处,诚邀专家朋友们指正。
关于陈抟的出生,一则《群谈采余》中的神话描述提到他是被水击三千里后裹紫衣如肉球状,从渔人手中得到,这样的温馨而又恐怖的故事反差颇显。另有流传至今的“十里荷花出陈抟”亦未涉及他的生身父母,但都透露出一种神秘色彩。而毫州一带流传着每逢农历十月十五日举行庙会,以示对这位“老祖”的景仰和怀念。
不过,关于陈抟的生年,史籍并无明确记载,现在通行的一种推算是根据其卒年和寿命来计算,即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以此推断其生于公元871年。但也有不同的说法,如庞觉《希夷先生传》认为他可能是在唐德宗时期(780-804)出生的,再加上享年200岁左右,这一说法在学界并不广泛接受。
关于他的出生地,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毫州真源,一是普州崇龛,《谈苑》、《东都事略》等书籍主张前者,而《普州图经》等书籍则支持后者。至今,安岳、乐至、潼南县境内仍有人坚持崇龛说的观点,而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 陈竹园村或安徽毫州市十八里区十二里乡 陈庄村4均有称为真源的地方,但究竟孰是孰非尚难定论。
他的名字与字号,也都是来自《庄子》,即“扶摇子”,表达了超凡脱俗之意。而他的一些著作名称,如《胎息诀》、《指玄篇》,也体现了其对于道家的哲学探索。此外,他童年的生活细节也较少见诸文献,只有一些神话色彩浓厚的小故事留存下来,比如四岁时能言能语,与青衣媪互动所展现出的聪慧超群。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如何走上了道者的道路。一方面,是因为进士考试不第;另一方面,是亲人的去世让他看破红尘,最终选择了一条修炼长生的道路。他不仅拒绝皇帝赐予的人事物,还谢绝了宫女赐给的事宜,以显示自己的清高自持。他还曾赋诗一首给皇帝,请宫使转交:“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一下陈抟的一生:从应试进士失败,不再求仕于朝廷;亲人的去世,更促使他淡泊名利追寻道教长生久视;最后,在华山九石岩决意从道,并著有许多相关著作,最终仙逝于华山张超谷。尽管很多细节存在争议,但这一切都无法磨灭他作为一个思想家和修炼者的重要地位。在当代乃至未来,都有人继续探索着这个智慧卓越、高洁品格的人物及其留下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