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昭通大关县的一个古老村落里,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场院内,人潮如织,锣鼓声此起彼伏。在梦幻般的音乐中,一群男子身着奇特服饰,戴着狰狞面具,他们扭动着木偶般的机械装置,以滑稽和幽默的手法表演。他们高声唱歌,有时低沉有时高亢,这正是傩戏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被称为“原始戏剧活化石”的古老剧种,也是驱邪除魔、消灾化吉的祭祀活动。
据《大关县志》记载,在1888年,当地发生了严重的干旱事件,全县知县廖时清召集了多个端公戏班在县城跳舞49天,以求得神灵保佑和降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约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这样的盛况一度消失了。掌坛师遭受批斗道具被没收甚至破坏,使得端公戏濒临灭绝。
幸运的是,大关文化部门对曹氏端公戏进行了挖掘并整理。2005年,它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且第八代掌坛师曹相和继续传承这门艺术,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当地政府投入更多资源,对其进行重点保护,并且成立专门的小组以供曹相和教授下一代,同时也举办专场演出。此外,在鱼田村还设立了一处端公戏传承点,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种珍贵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