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四位皇帝曾经御笔点注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再看看他们是如何解释这段至理名言的

《道德经》是老子“见周之衰”西去,被函谷关令尹喜留下而写的著作,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92年。而今天见到的最早对《道德经》进行注解或诠释的是战国的韩非,他写了《解老》、《喻老》两篇著作,时间约在公元前245年,距老子著《道德经》刚刚过去了240多年。其后是河上公著的《老子章句》,再其后是严遵的《老子注》和王弼的《道德真经注》及《老子微旨例略》两书。韩非、河上公、王弼的注释被历代认为是最能接近老子的本义。从最早到最近有多少人对旧有的古籍进行了研究呢?有人说几百种,有人说上千种,而知名学者、大学教授陈鼓应本人就收集有历代研究过260余种。这260余种著作的作者按朝代分为先秦及宋、元、明、清、近代、中世纪;若按阶层划分有学者,有王公大臣,有将军,有诗人,有画家,这让我们想不到还有四位皇帝。这四位皇帝按先后顺序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庙尊称为"昭烈先生"刘备(即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以及清高宗爱新觉罗胤禛。

唐玄宗不仅每晚对 老子顶礼膜拜,还三次给 老子封爵加号,并拨款增修鹿邑 老子的生地庙宇。他还下诏全国增建 老子的庙,并命各地铸像。在科举上,他下诏令玄学博士讲述 《道德经》,并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了相关内容,以示鼓励。他还于735年和755年两度亲自撰写注疏,并诏颁天下,其目的在于“取之于真,不崇其教,理国之要,可不然乎。”这段文字深刻阐述的是治国理身的一系列理论。

宋徽宗则利用 道教神话来神化自己,将自己的统治合法性与 道教哲学相结合,使得他的统治更具象征意义。他亲自编纂了一部关于 道家的历史,即我国第一部 道史。此外,他还搜访并整理出版了大量古籍,为 我们了解当时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出身平民,但他却深信儒家思想,对佛道两教持批评态度。在他登基后的第六年,他亲笔御笔点检并撰写序言,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最后一位皇帝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我朝第一位定都北京的皇帝。当他7岁继承帝国大权时,就展现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但随着年龄增长,以及面临国内外挑战,他逐渐失去了政权,最终因病去世。不过,无论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他们对于 《道德经》的尊重和理解都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点:他们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找到通向真正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