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昭通市大关县的一个古老村落中,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场院里,一场特殊的表演即将拉开帷幕。在这里,头戴奇异面具、身着古色古香服饰的男艺人们,以夸张的动作和独特的声音,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名为傩戏的传统文化盛宴。
傩戏,又称端公戏或跳端公,是一门极其珍贵且历史悠久的传统剧种,它以驱邪除魔、祈求吉祥为主题,融合了道教仪式与民间艺术。据记载,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当地干旱严重时,全县知县廖时清组织100多位端公戏班员在县城搭台连续演出49天,恳请上苍保佑雨水降临。
然而,这样的盛况并未长久持续。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由于社会变迁和政治原因,这门艺术逐渐被压抑,最终甚至遭到破坏和遗忘。直至2005年,当地文化部门对这门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后,它才得到了重新认可,并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在鱼田村的一处专设传承点内,一代接一代的人们继续传承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曹相和,他是第八代掌坛师,被誉为该剧种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精通每一个动作,每句台词,更将这些知识教授给新一代学者,让这一百余年的傩戏精神得以延续。这座小小的舞台,不仅展示了一个民族深厚的情感与智慧,也让人们见证了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样的夜晚,你能听到锣鼓声中蕴含的情感,你能看到那些装扮成各种角色的人类木偶,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