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传统戏剧探秘昭通大关傩戏与道德经第81章的哲思对话

在云南昭通市大关县的一个古老村落中,一个充满烟雾的广场上,人群涌动,锣鼓声此起彼伏。男人们身着奇特服饰,戴着狰狞面具,他们的动作既滑稽又幽默,他们高声歌唱,有时声音洪亮,有时低沉。这就是傩戏,一种被誉为“原始戏剧活化石”的古老表演艺术。

傩戏,又称端公戏或跳端公,是一种以驱邪除魔、消灾化吉为主题的祭祀活动,它源远流长,被视为一种极其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据《大关县志》记载,在光绪十四年,当全县遭遇干旱之际,全县知县廖时清组织了一百多位端公戏班员在县城搭台跳端公49天,以求神灵保佑和降甘露。

然而,这样的盛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由于各种原因,这种曾经盛行的大型表演逐渐消失了。掌坛师被批斗,道具被没收甚至破坏,使得这种文化遗产一度处于灭绝线。

幸运的是,大关县文化部门对这一宝贵遗产进行了挖掘与保护,并将曹氏端公戏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后,当地政府加大投入,对这项艺术进行重点保护,并成立专门的地方传承点,让第八代掌坛师曹相和有机会收徒传授精髓,同时也供更多人观看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