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昭通市大关县的一个古老村落里,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场院里,一场特殊的表演即将拉开帷幕。在这里,头戴奇异面具、身着古色古香服饰的男人们,将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传达他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他们穿梭于烟雾缭绕中,用夸张而滑稽的手势和动作,以及高亢低沉的声音,讲述了一系列关于驱邪除魔、求福消灾的小故事。这就是被称为“原始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
傩戏源远流长,从《大关县志》记载可以追溯到1888年,当时该地区经历了严重干旱,全县各路端公戏班齐聚一堂,在县城搭建台地跳唱49天,以祈求天神保佑并降甘露。
然而,这个曾经风光无限、规模宏大的端公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遭受了巨大的打压。掌坛师遭到了批斗,道具被没收甚至破坏,这几乎让这段历史走向了消亡。
幸运的是,大关县文化部门及时发掘并整理出了曹氏端公戏,并在2005年将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关第八代掌坛师曹相和凭借自己的努力,被评定为代表性传承人,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广。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也加大了投入,对傩戏进行重点保护,并在鱼田村成立了专门的端公戏传承点,让曹相和有机会收徒教授,同时还举办专场演出,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一独特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小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