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传统戏剧探秘昭通大关傩戏中的独特魅力

在云南昭通大关县的一个古老村落里,一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场院内,人群聚集,锣鼓声此起彼伏。在梦幻般的音乐中,一群男子身着奇特服饰,戴着狰狞面具,他们扭动着木偶般的机械装置,以滑稽和幽默的方式表演。他们高声唱歌,有时低沉有时高亢,这正是傩戏——被称为“原始戏剧活化石”的古老剧种。

傩戏,又名端公戏或跳端公,是一种极其古老且珍贵的传统文化现象,它以驱邪除魔、消灾化吉为主题,用来祭祀。据《大关县志》记载,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当地干旱严重,那时候全县共有100多个端公戏班在县城上演49天,为的是求得神灵保佑并降甘露。

然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盛况一度被打压和遗忘。掌坛师们遭受批斗,道具被没收甚至破坏,使得这门艺术几乎要消失。这是一段艰难时期,但幸运的是,大关县文化部门对曹氏端公戏进行了挖掘与保护,并将其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第八代掌坛师曹相和成功传承了这一精华,被誉为代表性传承人。他还在鱼田村成立了专门的小组,以便教授学生并举办专场演出。此后,当地政府进一步投入资源,对傩戏进行重点保护,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