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著名道士葛洪的妻子。作为中国古代四位女名医之一,她以精通灸法而闻名,被尊称为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的父亲鲍靓是晋代官宦兼道士,其家族对道教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鲍姑自幼对道教和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她与丈夫葛洪共同生活在广东罗浮山,两人都是一直致力于炼丹术和行医。在这段时期内,鲍姑不仅继承并发展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还自己钻研得深入,使自己的医术更加精湛。
她以治疗赘瘤和赘疣而著称,用艾线进行灸治,每一次都能立即见效,不仅治愈病情,还能让患者恢复美丽。这一疗法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并将其称作“神仙太守”的方法。
鮑靚曾任南海郡太守,在任期间创办了三元宫,他还带领他的独生女潜光(鮑姑)到南海郡太守任所居住。鮑靚因其精通仙道,被人们尊称为“神仙太守”。鮑靚去世后,其遗孀鮑靜成為廣州越岗院創辦者之一,並且繼續她的醫療工作。
鮑姑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女性,也是医学领域的一位重要人物。她通过采集当地艾草制成艾绒,用火点燃进行治疗,不仅解决了当地百姓的问题,而且也留下了一系列有效的医疗秘方,这些秘方至今仍被后人学习使用。
虽然鮑姑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她的知识、经验及智慧似乎渗透到了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该书中的针灸疗法占据了90多条,其中包括许多关于皮肤疾病以及其他健康问题的具体指导。因此,有观点认为,《肘后备急方》之所以如此丰富,可能与鲍姑对针灸技术方面的大才华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