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这些说法通常基于对他们生活的误解。许多人认为,来到道观后发现道长不热情,不爱说话,他们似乎清高地“不食人间烟火”。然而,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为了澄清事实,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修经验简单叙述如下:
一、道长并不冷淡,他们的心真挚你可能还未遇见。
就像有些人总是一副冷面人的样子,但实际上他们只是生性淡漠,只有当利益相关时才会露笑容。同样,如果善信福主不断问及这些问题,道长并非不回答,而是因为有些话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懂,有些话只适合一般善信福主接受,而对于一些“中二”和“杠精”的话题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回复或态度。
对于无法言说的秘密,只能保持沉默,因此久而久之便有了“清高”的说法。这不过是一种贬低修道者的泄愤之词,其理由不足以多解释。如果过多解释,就会违背修行中的宗旨——无为,即成为有为状态,这在修行中是大忌。
二、道长遵守口戒律条,因为多说话可能犯戒。
戒律指的是规范修行人行为举止,并得到绝大多数同行承认的一项要求。从立教开始,道教就重视戒口。在经典中,对于说话这件看似平常的事情进行了规范和训诫,如《老君说五戒》、《老君戒经》、《初真戒》等,都提到了慎言的重要性。
三、道长怕言多失责,因此宁愿被看作是不言语的怪物。
每个人都不是万事通,也不能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因此,对于自己不掌握的知识面,道长一般不会涉及。此外,对于有损于祖师爷的话题或者社会议题也不参与讨论。如果交流时失言,那么听闻者若智慧可分辨,则好坏自明;若痴迷,则按照误传办事,将导致损报,如此则需承担责任。因此,为避免此类情况,明哲保身的 道长自然不会轻易开口,也不会妄加评论任何话题或人物。这符合太上《道德经》的精神:“多言数穷,不如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