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雪,毛发御寒,饮草嬉戏,这是它们本真的本性。无论是庄严的马厩还是繁复的装饰,对它们来说都是多余的。就如同鸟儿自由翱翔,即使被金子制成的笼子所囚,也不应成为它乐于栖息之地。
伯乐虽以治马著称,但他却用烙铁烫伤、剪除长毛、削去指甲,甚至加上笼头,让那些原本自由奔跑的灵魂变得沉默。在他的眼中,马应该成为工具,而不是生命体。
然而,在一个德行昌盛、道德高尚的时代,当人类与禽兽混居时,没有人会区分君子和小人的差别。人们都保持着纯真朴实,不追求虚荣,不欲望过度,这样才能保持自然的人性。
道德是道理在物上的表现,是养育万物的一种力量。要悟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少私寡欲,让心灵回到最原始纯净的地方。在古代社会,这种状态更为普遍,因为没有私欲,就没有欺骗,没有隐瞒,也就不存在君子和小人之分。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资源积累出现贫富阶级差异,生存不再是主要问题,而变成了占有和获取更多资源来满足个人私欲。
这种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并磨灭了动物天性的行为,现在还在继续发生。不仅如此,我们也在压抑他人的天性,比如孩子们丰富想象力的艺术创作,被成人认为是不规则或乱七八糟。这让我们思考,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行为呢?是否应该因为自己的观念而否定他们?
庄子的作品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共存美好的憧憬。他希望我们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心灵,并尊重这个事实,而不是总是以自己的观点来要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