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马蹄顺其自然知此知彼思想道德与法律之共同心脏

马,蹄能践霜雪,毛能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

马蹄可以踏过厚重的冰雪,马毛能够抵御严酷的寒风,它们吃草喝水,在空中跳跃,这正是它们本真的本性。即便有着高贵的宿舍和精美的牠房,对于这些装饰,对于这些动物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就像鸟儿应该自由地飞翔,即使是金子做成的小鸟笼子,也不应成为它们喜爱的地方。

连人人尊敬的伯乐,对于这些动物来说也是没有益处的。当伯乐出现时,他会说:“我善治马。”他烧伤它们,用刀剪除长毛,用铁器修剪指甲,并将它们套上笼头。他要求他们按照人们需要它做的事情来行动:赶路奔波驱赶,当它们渴时或饿时,只有在人们认为合适的时候才带他们去。但这导致了马失去了其天性的自然状态。

在德行昌盛的人间,与禽兽同居,与万物并存,没有谁知道君子和小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区别吗?与无知相似,那些德行不会偏离;与无欲相似,那就是素朴。而素朴,使民性得以实现。

道德,是道对外部世界施加作用的一种方式,它养育万物,而悟道则需要我们少私寡欲,将璞玉归还原有的形态,让人类回归最原始、最纯粹的地位。在人类最初社会里,我们应该更接近这样的状态,那时候人与人之间没有欺骗,没有隐瞒,更没有私欲,每个人唯一的心愿仅仅是生存。不再存在夸张取巧、尔虞我诈,也就不存在君子和小人的区分。直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出,就产生了贫富阶级差异,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不再只是为了生存,还要追求更多——占有和获取满足私欲。这让树木、花草、动物等原本只为生存而被获取的事物,现在变成了积累资本的手段。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不仅有地方睡觉,还要住得更好,不仅穿衣服,还要穿得更好。

从古至今,人类总是在不断地磨灭大自然中的生命,以及其他人的天性。如果砍伐树木只是为了建造房屋或者取暖炊食,那么用木材制作装饰品就是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不止如此,即使孩子不犯危险行为家长也不干涉,但如果孩子考不好就会遭受打骂,或许因为画作乱七八糟所以被家长否定,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呢?

孩子具有丰富想象力,他们创造出的世界充满奇迹,如果父母因为自己的知识禁锢而否定一切,便是在抹杀孩子真正的自我。

原来由于私欲破坏了这种平衡,使得原本能够共存的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出现隔阂。而庄子的这一章节,就是对此美好的憧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该总是以自己的观点来要求他人,而应该更加宽容理解,以保持这个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温暖和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