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则无所不为南华真经注疏卷之十九自然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泪渚涯#1之问,不辩牛马。言其广也。河,孟津也。泾,通也。泪,岸也。涯,际也。渚,洲也,大水生於春而旺於秋,其水甚大。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而顺流而东行至北海,则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日,我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此乃鄙里之谈,不足以自多。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轻伯夷义者,而今见子之难穷,则知吾非至于子门始矣。我长见笑於大方家。此乃物各有量,不可相跋。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为拘於墟;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为笃於时;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为东於教。”

今尔出乎涯埃观乎大海,则知尔丑,将可与语大理矣。此发辞气,有似乎观大可以明小,但求正正不得已先极其差而因其所谓,此庄子所以发德音也。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如晷空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如梯米在大仓乎?此皆物各有量,无等级以寄,而又物各有分,无等级以寄。

五帝连诸侯,小国虽强,一介不能独立;二王兴师争霸,大国虽富,一城不能独守。今仁人忧社稷、任士劳职务,是皆物各有量,无能外越。

伯夷辞名以为博,而仲尼论《六经》以为博,用斯轻物持此自多,是亦何异乎向之一毫末?

河伯曰:“然则吾身形如天地而质如毫末,可乎?”北海若曰:“否。”故知万象千态,无穷尽耳,每事每境,都须适度,不必过犹不及,又不可不足。这就是“无为则无所不为”的道理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有些事情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都属于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和平静。这就是庄子的哲学思想,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实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