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马蹄顺其自然知此知彼仿佛马蹄踏过无为的道路每一步都能悟到无为才能无所不在的深意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

马蹄如踏冰霜,不畏严寒;它们的毛发能抵御狂风。这是它们天生的本能。不论是高贵的狩猎场地还是温馨的马厩,对于这些自由奔跑的动物来说都是多余的。正如鸟儿应该自由飞翔,即使金银铸成的笼子,也不应成为它们喜爱的地方。

即便是被人们尊敬的地位,如伯乐对人而言可能很有用,但对于马来说并非如此。在伯乐出现后,他说:“我善治马。”他烧烙其皮,剔除长毛,刻去指甲,将笼头套上,以满足人类对它形象和功能的要求,让它奔波、驱赶、饥饿时才被带出门外。这样做失去了它们天生的本质。

在德行昌盛的大时代里,与禽兽混居,没有区别于君子小人的分别,因为没有知识的人,其德行不会偏离自然;没有欲望的人,是谓素朴。这就是保持自然本性的关键。

道是宇宙万物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普遍力量,它养育了万物,要悟到这种道理,我们需要少私寡欲,返璞归真,让自己回到最原始纯真的状态。在原始社会中,这样的生活更接近这种状态,那时的人们之间无欺诈,无隐瞒,更无私欲,每个人都只追求生存,没有私欲,所以也就没有了巧取豪夺与尔虞我诈,也就不存在君子小人的区分。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资源,就产生了贫富、阶级差异,以及人与人间生存竞争和获取更多成为主要矛盾。此前仅为了生存而不得已获取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和动物,现在却变成了积累财富的手段,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不仅有地方睡觉,还要住得更好,不仅有衣服穿,还要穿得更好。

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原本是一种共享关系,现在已经转变为一种单方面开采和利用。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失去了其天然存在的情感和行为,而植物也不例外。如果砍伐树木只是为了搭建房屋或煮食,那么用木材制作装饰品则满足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而且,我们还破坏了他人的内心世界,比如孩子们,他们不应该因为一次错误就受到家长粗暴对待,而他们创作出的东西也不应该被轻视,只因为缺乏成年人的理解标准来衡量。此外,我们还压制了孩子们丰富想象力的能力,因为我们过分依赖书本、学校等环境给予我们的知识限制,从而否定他们的一切,这实际上是在抹杀孩子们真正的自我表达。

原来在我们与大自然共处以及相互之间能够和谐共生的情况下,是由于人类自身私欲导致平衡遭到破坏。庄子的这一章节展现的是他对于人与大自然共处美好的憧憬。他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是以自己的观点来强加于他人,而应该更加宽容理解彼此,并让所有生命都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天性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