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陇右,幽居石室公元1180年的春天,对于陕西的龙门洞来说,春色似乎来的比以往要迟一些。在等待中,一位衣着简朴且又超凡脱俗的道人,出现在了龙门洞的大山里,他姓丘,名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这是注定日后要被载入史册的一天。
初来龙门时,丘祖一人独居,所以要亲自到林中取柴。他说:“不怨深山自采樵,山中自有好清标。”虽然采樵是件辛苦事,但穿梭于茫茫林海之中,可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也是趣事。自1182年,有毕知常来龙门洞之后,这里并无庙宇和丹房,只能居住在天然石洞中。
在磻溪六年,以苦炼性习儒参道,在日夜精进学习与修行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践行丹功,一方面吟咏作诗,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修道并进。在磻溪这段岁月里,可以说是道学与文化的理论结合,为后来的成就奠定了深厚基础。
从磻溪迁至龙门,大概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马丹阳祖师有意安排;另一种可能是在爱上了龙门洞的胜景佳境愿意留下。这座神奇秀丽的大山将成为全真道士顶礼朝拜的祖庭圣地。
在龍門期间,因無法化緣而生活相对困难,但仍旧坚持苦修,并非以苦为苦,却把这种苦视为修行的一种捷径。他說:“幽居石室仙乡近,不假环墙世事遥。”
随着时间推移,由於龍門穴中的環境逐漸變得更加喧囂,不再能保持初來時那樣清靜與安寧。但丘祖依然堅持自己的修練方式,並對外界事務持有一種超脫與淡泊之態,他說:“利名千种事,我心上何曾挂著。”
然而,這份太平歲月並沒有長久,最终因為旱災、瘟疫等自然災害和社會問題而受到考驗。面對這些挑戰,丘祖不僅維護自己內心世界,更關切外界人民的情況。他說:“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他通過詩歌表達了自己的憤慨和悲憐之情,並致力於找尋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總結來看,在龍門七載期間,即使遭遇了一系列艱難險阻,但丘處機依然堅持他的信念,用他獨特的心態與行動去應對挑戰,而這正是我們所謂“最厲害”的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