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王嗣琳道长探寻自然之谜追溯韩非子学派的足迹

王嗣琳,自号得一子,陕西省人。1914年3月15日出生,童年便接触书籍,在十二岁时辍学随父经商。然而,他内心淡泊,以道为志,从22岁起弃俗出家。在龙门洞道院,他师从高德,为他赐法名嗣琳。

1938年秋,王嗣琳在西安八仙宫学习,并参与赵理忠高功主教的冬季讲学。在完成磨粮任务后,他与同道友学习经典,如《易经》和阴阳术数,同时解答人们的疑惑,用“奇门遁甲”进行占卜。

1942年,王嗣琳返回龙门洞继续深造,与高功闫理孝习全真高功秘法及斋醮科仪。此外,他还请教中医名师,对儿科和针灸有独到见解,不仅在周边乡里受到称赞,也传颂于世。

1950年后,王嗣琳住于楼观,将精力集中于研习丹经、子书、《群仙要语》以及《龙门心法》。他不仅教授这些知识给道友,还授予他们《皇经》的法则和高功秘法的传承。

1978年的宗教政策开放后,王嗣琳回到龙门洞任知客,与道众共同整修殿堂和神像。他致力于香火之举和元初之德,为积累功行而努力奋斗。

1981年至1985年的几年间,由于邀请不断地前往不同地方主持开光仪式、说经台神像开光、华山玉泉院神像开光,以及主持陕西道教忏悔活动等活动,使得当时缺乏教材的问题得到解决,并对西北地区的道教文化恢复、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86年的春天,一系列活动如三月古庙会法事道场、三月冠巾仪式等,让他的形象更加鲜明。而在农历九月十一日七时,他因劳累过度羽化登真,最终归葬楼观知事坟。他的生活态度以虚无为心、信仰虔诚为特点,对待每个人都以仁爱待之,无论身份或是求助者,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这段历史让我们对这个时代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