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南昌县人,道教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他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四川旌阳令,被人们称为许九郎、许旌阳、旌阳祖师、感天大帝,又称许天师、许真君。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崇拜他,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相关建筑与殿祠。至今保留完好的最早建成,最大的万寿宫是位于新建县属的西山玉隆万寿宫,这座宫观创始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不断修葺和扩建,它形成了一处规模宏伟壮丽的著名道教宫观。
据文献记载,许逊生于吴赤乌二年(239),其父许肃在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他的性格聪颖,对经史、天文、地理、医学等学问都有所涉猎。他不仅爱好道家法术,而且还喜欢孝悌忠信的品德。在二十岁时,他被举为孝廉,但屡次未被录用。在二十九岁时,他跟随吴猛学习道法,在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游历名山胜地,最终选择了隐居在南昌西郊的逍遥山。
到了四十二岁时,由于朝廷礼命难以推辞,他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在任期间,他减轻刑罚,倡导仁孝,并实行许多利国济民的措施。当一次大水泛滥导致低田无收时,他让农民到官府田里耕作,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此外,当瘟疫流行时,他也用自己的药方救治病患,使得人民感激涕零,将他誉为“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中的“我君”。
后来,当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并增添人口时,他们将这段历史编成了神话故事,并对他进行了神化。传说中,在东晋宁康二年的八月初一日,全家飞升成仙,被后世尊奉为“许仙”。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旌阳县改名德阳县,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
除了这些事迹之外,还有关于他的格言和智慧,如:“存心不善,不如修身;父母不孝,不如养亲;兄弟不和,不如相亲;行止不端,不如立志。”这些都是他的一些重要教诲,让后世的人们能从中汲取智慧。
然而,有关許逊的事迹正史无传,而在道书中记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说他得道于吴猛,有说得道于兰公,有说得道于谌母,每种说法都有其独特之处。这可能反映出人们对于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其生命轨迹的多种解释和想象。而且,无论如何看待,都不能忽视的是,对於許仙這個歷史人物而言,其對於後世影響深遠,是為中國古代文化傳統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