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道教祖师爷的化身,战国初期魏国人,姓杨(或阳),名朱,字子居,又叫做阳子、阳生、杨子或杨生。他的学说在战国时显赫一时,与儒墨抗衡,但与大多数“生时惨淡,身后显荣”的先哲有所不同的是,他可谓是“生时显荣,身后惨淡。”其思想学说主要依托于《庄子》,《列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古籍才得以流传。
据《庄子》说,阳子居受教于老子前后,其待人接物大不一样,“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可见受到老子的教化后的阳子居已经完全没有了盛气凌人的架子的高傲和自视甚高。
杨朱的学说在今天一般人对于杨朱的了解,却仅仅局限于“一毛不拔”、“杨朱泣岐”等成语典故,而误认为他不过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而已。事实果真如此吗? 《列子 杨朱篇》又名《达生篇》,是集中阐述杨朱思想的名篇。在这段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一毛不拔”的真实意义。他主张个人本位,不损害个人,也不牺牲社会,只要个人和社会都不受损,都不牺牲,这样才能达到天下的大治。
然而,《孟 子·滕文公》中的记载却断章取义,以“一毛不拔”攻击杨朱,将他的思想极端化为对社会毫无贡献。而实际上,《吕氏春秋·不二》的记载表明,“贵己”,即重视个人的生命和福祉,是中国最早主张个人本位思想的大宗师之一。
尽管如此,由于他的思想与当时主流文化格格不入,即便是在道教中被尊为祖师爷,他自己的著作也无法流传下来。但通过散见于百家文献的记载,被道教吸收继承了养生的思想,因而也被视为“道家的真正创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