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学讨论谈

书法美学讨论谈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书法学的学科特征逐渐走向全面和体系化,这种趋向为书法家们带来许多严峻的新课题。 困难恰恰在于:这种学科特征在当时拥有的基础是十分不平衡的。如果说,在书法史和书法家的史料积累方面,我们能看到一些令人叹止的成果的话;那么,作为书法理论的最重要的内核部分一一作为艺术理论的基本积累,在当时几乎是十分贫乏的。书法究竟是一种学问还是一种艺术形式?我们看不到书法界对此提出过明确的答复。怪不得直到八十年代初,人们还习惯于以书论注释、书法家介绍或书法史料的罗列还有考据作为书法理论的基本体格,在当时人看来,这是自清代乾嘉以来做学问的正宗一一自金冬心、邓石如、赵之谦、翁方纲、康有为直至昊昌硕等人,就一直是这样奉行沿袭始终不渝地走过来的。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书法理论的主要内容。但是,有关这门艺术的性质、它的形式特征以及它的抒情达意方面的种种艺术理论的问题,正统的学问家们却连想也不屑去想。 第一次书学理论交流会中,在近六百篇来稿中挑出的三十九篇论文中,书法美学方面的论文已有了一定数童,但就水平或深度而言仍不理想。1981年,由刘纲纪哎书法美学简论》一书出版而引起的《书法研究》主持的书法美学讨论,则标志了书法界对自身形式、性质研究的迫切愿望。姜澄清首先对刘纲纪的书法反映论提出质疑,强调了书法的抽象符号的特征,这遭到了来自反映论观点系统的激烈反对;其中最突出的是金学智。此外,由于姜澄清的观点有缺陷,其他一些同志如白谦慎、陈训明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批评。作为另一个侧面,则有周俊杰、陈方既、陈振旅等提出了反对机械反映论的一些观点,为姜橙清进行辩护。两方面的争论进行了好几个反复,持续了将近两年时间。在直接的针锋相对的讨论之外,还有不少文章从研究书法美本身出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争论的关键即在于书法美究竟是一种反映客观外物表象的美还是表现主体精神、强化抽象美的类型。我认为这一讨论本身所达到的水平并不理想,但它作为一种存在在书法界引起的的反响却完全出乎意料,它为书法理论开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视角,使人们得以更多地从艺术理论的自身角度去反省一些书法艺术的根本问题。即此而论,它的成功就已是划时代的了。在将近五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讨论,我们不但发现了它的影响和某些结论正在被进一步深化,并在今天占一席地位;还发现了今夭书法理论界活跃着的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在当时的美学讨论中崭落头角的。由是,书法美学讨论在水平不高的限制下,仍然起到了提携、推出一批新人的重要作用。来源 。它创立了一支思辩性较强,艺术理论体格明确的新的理论家队伍;这应该被看作是书坛的不朽业绩。 谈到它的不足面,我以为与当时参与讨论者的初涉此道尚未有良好的素质训练有关。有的讨论缺乏针对性,明是商榷却王顾左右而言它;有的在使用概念上出现失误,致使出现许多概念之争,消耗了不必要的篇幅与时间;有的则是逻辑演绎归纳能力不强,多有误解或曲解商榷对象之处。此外,对书法美的深层内容也所涉不多,仅仅停留在表层上展开;凡此种种,都显示出当时书法界仓促上阵应战的一面,明显地影响了它的总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