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这个名字,在中华大地上是十分响亮的,可以说已经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了。据史载,其人素有大志,每自比管仲、乐毅,刘备三顾茅庐后,遂随其出山共图大业。曾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其后又进占荆州,袭取益州,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刘备称帝,拜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蜀汉事无巨细,皆取决于他;尔后,他率军南征,平定了诸少数民族地区,有七擒孟获等事;后又率诸军北驻汉中,六出祁山,多次伐魏,最后病逝于军中。
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作为三国时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杰出家,诸葛亮在身后的1700多年时间里,受到了后人难以数计的赞褒。尤其是作为智者的形象,长期被人们传为口碑。
令人感兴趣的是,诸葛亮的外貌形象也是十分吸引人的。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身高八尺,形细而粗,犹如松柏”。好一个“容貌甚伟”的少年,更兼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在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诸葛亮。庞统》一书中,沙宗复先生注释道:“八尺:汉代一尺当今市尺六寸九分。合一八四公尺”。可见,诸葛亮有1.84米的高大身材。在当时,就有“时人异焉”之说,可谓称绝一时,因此向他求婚者甚多。可奇怪的是,这位颇有名气的美男子却谢绝了好多说媒者,而偏偏选中了当地沔南名士黄承彦那位“瘦黑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儿阿丑为妻,诸葛亮弃众娇而独娶阿丑,在当时就落下了“莫学孔明择妇,只得阿承丑女”的笑柄,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诸葛亮为何会娶丑女为妻?时人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诸葛亮重才不重貌,是注重人的内在美。因为阿丑虽然长得丑陋,却出身名门,自幼才识过人,颇有心计。诸葛亮在和她成婚前,是早有所闻的。
事实上,两人结合后,阿丑曾积极为夫出谋划策,这对诸葛亮来说是极有启发和帮助的。诸葛亮想成就大业,自然会娶阿丑这样的贤女为妻的,所以也就不会考虑其长相如何了。
近年来,谷亮、陈青等人认为:这种传统的说法未免失之偏颇,诸葛亮娶阿丑,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所做的一件大事,他主要是出于上的考虑。可以说,想在地主集团的上层站稳脚跟,以便今后一展鸿图,是对诸葛亮起了更大的作用的。
诸葛亮家境清寒,没有显赫的门第,自幼丧父,少年时代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吃够军阀混战的苦头,深受强宗豪族的压制。父亲去世后,诸葛亮便跟着在南昌做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生活。14岁时,叔父因官被夺,遂投靠了刘表;没几年叔父死了,他从此没了依靠,时年17岁,就在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定居。他虽然住在乡下,却并非碌碌无为之少年,他不想无声无息地隐居一辈子,却时刻关心着国家的盛衰,有着出将入相的抱负,怀着取威定霸的雄心,他立志要登上舞台而建功立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诸葛亮突破重重困难,积极展开了一系列活动。
诸葛亮主要做了两件大事。首先,他除了“躬耕陇田”借以维持生活外,还博览群书,广泛结交朋友,选择荆州为晋身之地,插入荆州地主集团中去。当时中原战乱,江东纷争,而荆州却可趋身避乱,所以中原许多人到此,有利于年轻的诸葛亮广交朋友,砥砺志气。诸葛亮隐居的南阳郡是当年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的发祥地,在这里居住就有居帝乡思帝业之感。另外,荆州上通已蜀,下达江东,地位、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由此看来,诸葛亮隐卧荆州是有一番考虑的。其次是对人的选择。诸葛亮从小受食君禄,报效皇恩的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隆中时又系统地学习了经史子集,逐渐形成了他一整套忠君报国的主张。他视“曹操是,孙权为窃命”,不愿出山事之,却尽全力来发展同荆州地主集团的关系,以等待时机。由于诸葛亮态度恭敬,才识过人,便很得荆州地主集团头面人物庞德公、黄承彦等人的赏识。
这种上的考虑无疑会影响到诸葛亮的婚姻大事,甚至还牵涉到了家人的婚事。为此,他在家庭婚姻方面,做了三件事:第一,他把姐姐嫁给了荆州地主集团中在襄旧地区颇有名望的首领人物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对其赏识备至,称他为“卧龙”,从此,就在荆州站稳了脚跟,第二,诸葛亮为弟弟均礼聘荆州地主集团中在南阳地区数得着的人物林氏之女为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自己择妇结亲,当然要服从既留荆州、又能结交望族这一目的,这也就是诸葛亮在荆州而不到其他地方去的原因。所以,诸葛亮娶了那个丑女黄氏。要知道,黄氏之父黄承彦是“沔南名士”,又是荆州地主集团中另一个有影响的人物。而诸葛亮之所以选中丑女为妻,主要是出自这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黄承彦这位岳父大人在当地有相当声望,这是首先考虑的问题;二是黄妻蔡氏和刘表的后妻是姐妹关系,做了黄家的女婿,就攀上了刘表这门皇亲。这二层关系对于想建功立业的诸葛亮是不会不着重考虑的;三是诸葛亮心有大志,没有过多心思用在儿女情长上面,对妻子的外貌是不会加以计较的,加上两个姐姐从中撮合,更促成了这一决定。据《诸葛亮新传》载:当黄承彦当面问及诸葛亮时,他当即“拜谢泰山”,一锤定音,把从未见过面的阿丑娶了过来,从而为诸葛亮进入地主集团开了“绿灯”,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这个“进身之阶”的。这正应验了恩格斯在评论封建社会士大夫阶层婚姻问题时曾说过的一段名言:“结婚是一种的行动,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这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诸葛亮婚姻的本质。
笔者则认为,应该从风俗习惯这一角度来探索和理解诸葛亮的婚姻态度和动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贤妻美妾”是自古就有的一种婚姻习俗。也就是说,正妻是帮助丈夫来治家立业的,她首先必须具有才德,容貌是次要的。当才德与容貌只能选择其一时,作为夫君的就应该选择前者。而妾就是小妻,她们是男人的玩物,对她们来说,主要是能博得男人的欢心,容貌是她们取胜的“武器”。诸葛亮长期以来深受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熏陶,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自然摆脱不了“贤妻美妾”风俗的制约,更为重要的是,据史载,诸葛亮事实上后来也娶了一妾。对于这一点,一般人都避而不谈,看来是为尊者讳了。对此,有的学者认为: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并非像人们描绘的那样圣明,他之娶丑女一事也不值得作为一种美德来颂扬。尽管后人对诸葛亮娶丑女的动机尚有争论,但这桩婚姻对他以后在上的发展无疑是起了促进作用的,这种家的机智也给后人留下了思考。
(俞奭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