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族的传统交通运输中,役畜和车辆是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像他们所说:“歌是翅膀,马是伴当。”无论是在日常生产、搬迁转场还是信息传递、探亲访友等活动,都无法避免骑乘马匹。这与他们对马的情感纽带紧密相连,他们视马如珍宝,将其命名为追风、流云、白龙、青龙等,以表达对这些动物的赞赏。在草原上,还有专门庆祝爱好者的节日,如“奶酒节”、“打鬃节”,这也反映了蒙古人与自然和动植物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骆驼因其温顺易于驯服、高强度耐力以及负重能力,被誉为“沙漠之舟”。它们不仅能够提供乳制品和肉类,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尤其受欢迎。牧民们将它们称作“特莫”,而这些生物则成为连接草原与沙漠世界的桥梁。在长途跋涉中,它们能承载巨大的负荷,其一天行程可达到二百华里以上,即使面对极端气候条件,也能保持坚韧不拔。自古以来,便被广泛用于货物运输,无论是在勘探队伍中探索未知地带,还是治理沙漠环境,或是旅游团体前往荒野游历,只要有骆驼陪伴,那么旅程就充满了安全保障。
勒勒车,又称辘轳车或牛牛车,是北方草原上的另一种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这种小巧但结实的手推车,由桦木或榆木制成,没有使用铁件,因此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维护。它由下脚(轮子及轴)和上脚(辕木及撑条)构成,上脚通过两根辕木固定十条撑条,而下脚则由轮子、小辋及轴组合而成,每个轮子均由12根小辋编织而成。一辆完整的地漏自重轻便,但却能承载大量货物,有时甚至超过千斤,这使得它成为远离城市的人们不可多得的一种便捷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