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十二届国际道学研讨会见闻与杂感上探索道教文化相关应用物品的创新与实践

在2017年夏天,法国巴黎举办了第十一届国际道学研讨会的消息,就已经知道了。最初,我计划从尚未出版的研究敦煌科仪道经的学位论文中抽取部分内容独立成文参会,以避免在论文准备方面耗费太多精力。但是,这样的构成可能不符合Dao2018会议主题“权威”与“真实”的要求。我一直犹豫,不确定是否应该更换文章。

直到4月初,当会议注册和摘要提交截止日前约半个月时,我决定还是写一篇更加符合会议主题的文章。这篇文章不是临时新写,而是基于多年的研究,特别是遵强昱先生嘱咐沿着探讨“真”、“道”的既有思路继续深入,近3年来有一些突破,所以我决定将其作为参会论文。

5月29日早上,我送彭涟道兄前往北京,并计划于5月31日参观佑民观,但途中因堵车导致彭兄感到不适,最终我们只好改变行程。6月1日,我到了北师大参加开幕式和全体大会,在那里遇到了许多新老朋友。

上午大会上的圆桌会议和下午以Authenticity an Authority in Daoist Thought为主题的大会分别由吴向东教授、Livia Kohn教授致欢迎辞,章伟文教授主持;陈霞教授主持,王蓉蓉、王中江、宗树人三位教授做主题演讲。宗树人教授关于新兴全球道教之原本性与权威性的问题引发热烈反响互动。我在问答环节提出意见,并支持说视频中的外国道教信徒婚礼属于道教仪式,这引起了一阵笑声。

下午分组小会中,我听了Medieval Daoism和Daoist Art两个分场,每个分场都有不同的参与者流失,最终只有我一人坚持到结束。在此期间,我分享了几张会议照片并附言:“在这,俺好像是老外。这是哪?开啥会?”这引来了围观者的关注。晚上,与胡百涛博士共进晚餐,我们谈论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外语对应对挑战所需脸皮厚度。此外,还安排了一次代替蔡觉敏博士做主持的人选,为即将到来的全体大会做准备。

总结来说,这次国际 道学研讨会让我得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权威”与“真实”的看法,同时也促使我思考如何结合现代技术,如开发相关app,以推广和保护传统文化。在接下来的篇章里,将详细介绍我的见闻以及如何运用科技创新来提升我们对于古籍文献理解的一种新的视角。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