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隆重举行“中华典籍外译工程”启动仪式暨专家座谈会,标志着一系列中国古籍的翻译工作即将启航。首批入选的十部书目中,《博物志》、《酉阳杂俎》和《梦溪笔谈》等名著,将被精心翻译成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以便全球读者能够更广泛地接触和理解这些文化瑰宝。
在此次活动中,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彦文分享了她对《中国文学史简编》的翻译经验。她表示,在忠实于原作内容的同时,她还考虑到了海外读者的接受程度,并采用复合翻译策略和多种方法来确保内容既深刻又易于理解。
助理研究员田小龙正在推进《梦溪笔谈》的西班牙语版。他指出,这本书记录了北宋时期中国科技、地理和人文领域的发展,对海外学者来说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这种类别的外文文献相对较少。田小龙已经完成了一半的翻译工作,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处理专有名词,他计划通过注释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
学校领导任友群强调,山东大学致力于保护、利用和传承中华典籍,并建立了国学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他希望参与“中华典籍外译工程”的团队能够从全球视角出发,响应时代需求,不断探索多语种翻译、文化创新的新方法,以及跨学科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李永森副主任认为,进行这种跨文化交流涉及到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在这过程中,要既保持对原著精神内涵的一致,又要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背景习惯,以及进行适当创新融合,使得这些经典作品能更好地融入不同文化环境中,为更多的人带来兴趣与热爱。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也在活动上提出,与时俱进利用现代技术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高端翻譞人才生产力,同时培养青年人才投身国际化传播事业。他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让更多海外汉学家加入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