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无为与无不为超越人格化神的智慧之对偶

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特别的贡献,老子的道论对于本体论有独特的论述,道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直至今天。《道德经》是中国古典作品中,被国外翻译的译本最多的书。学术界一般认为老子为道家的创始人,但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黄帝是道家的先驱,还有姜太公的道家思想。先秦中设有史官,有内史、外史、太史等职务,班固《汉书艺文志》记:「 道家之流,盖出于史官。」 道家者主要应出于「太史」,他们观测天象,发现日月星辰变化的规律,凭此以制定历法,所以精通天道,对宏观宇宙自然有许多的思考。而老子本人也是图书管理员,因此在涉及宇宙和万物起源的问题上,老子有着更高宏大的认知,并没有像西方某些宗教里采从“神创论”来探讨。

《道德经》「道」字有三类意义 什么是老子所提出的「道」呢?它的本质和特性是什么呢?《道德经》中「道」这个字,出现了73次,其中第一、四、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四、四十二、三十九章尤为重要。陈鼓应概括它们有三类的意义:一是实存意义上的「道」、二是规律性的「道」、三是生活准则的「dao」。然而,有着本体意义的是最根本的是“dao”,这是“天地万物之根,是doa 家哲学中的最高范畴。”doa自身的一些属性和特征包括:

第一,它是一种浑然一体的事物,“混成而生,不可名也”(25章),人们不知道它名字,只好勉强称它为“dao”。为什么不知道名字呢?因为它寂静无声,无形可见,如同恍惚若梦般存在。

第二,它是一个永恒绝对存在,而不是非永恒存在且常变的大理路途和常名。“独立而不易”,不会受到他事干扰或改变。

第三,它不能用概念定义,因为具有不可限定性。在其中包含象征……在其中包含事物……在其中包含精华……信仰皆藏其间。(21章)第五,它不断运动变化,却如同周行而不致损害,这种回圈运动永远持续进行。

「Dao」乃万物之母万物之宗 「Dao」的创造力使得一切开始,“先天地生”(25章),作为“万物之母”(1章),“似万物之宗”(4章)。母亲意味着源头根本;宗意味着基础。这详细阐释了从虚无到有的过程,以及从形而上的简单到形而下的复杂,又简至繁生命生成过程:“Dao 生 yī, yī 生 èr, èr 生 sān, sān 生 wàn wù.” (42) 这展示了由虚无到有的过程以及生命生成路径,从极简至复杂又具体化。 “Wú”并非空洞或虚无,而是在 “ Dao”的能力隐藏后面。“Yī,” “Èr,” 和 “Sān”的含义是什么呢?一种解释就是:“Yī 是表示 ' Dao',”表示 " Dao" 独立自主,没有匹配对象;"Yī shēng Èr," 包含 " Wú" 和 " Yǒu" 两方面中的 " Dao" 创世产生 "Tiāntiān"; 而 "Èr shēng Sān," Tiāntiān 具备阴阳气; 而 "Sān shēng wàn wù," 阴阳相交冲击形成新的事实。此外,“Dao 不仅仅创造了所有事,也赋予能量动力,并以其具体表现形式——‘De’ ——内蕴于所有事中。”

DAO还有神秘性的特点,但与人类化的人格上帝不同

然而,在 `````DAO``` 的预设是否正确吗? 因此,《DOA_ DEJING> 中的情景还是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在这些情境下,我们是否可以说 oldzi 从未感觉过 DAO ? 是否 DAO 拥有什么泛灵论?

一种说法认为:老子的 _DOA_DEJING> 中的情景虽然玄妙,但具有一定的根基意义,但这并不像欧洲一些宗教里的人的精神化身,上帝拥有爱心情感计划性地创造世界。他只是一个目的意愿纯粹自然界,他既没有被敬拜也不受礼赞。

后来的学者们认为 老子的 DAO 论彻底否定了人类化的人格上帝说的,比如陈鼓应提出,如果我们将 DAO 看作是一个预设,那么就破除了 ‘创建’ 之说的;象帝之前(4) 表明 “他没有留给 ‘ 上帝’ 地盘”; 天法 DAO, DAO 法自然 (25) 这样消除了人类化神的地位;然而 "天地仁,以万 物 为刍狗"(5), 这种放任自然的心态,把人们从古代迷信桎梏下彻底解放出来。而欧洲直到17世纪才开始有人提出了非人类化神理念,比如斯宾诺莎这样的哲学家提出了一套关于不可见力的理论。但这种看待方式让我们认识到了即便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便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都有人试图寻找超越传统信仰体系的人类经验共同价值基础。

在过去相关文章:

《DOA_ DEJING> 是唯实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DOA_ DEJING> 超越宗教思想的大奥妙

《DOA_ DEJING>: 善良的人士是不善良者的师傅,不善良者却成为善良者的资助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