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10上仁6至道至和诗解 题文诗:情生天地,天地有情,情通万物,至情气正,天地正气,莫大于和,至和至神,至神自生,阴阳调和,日夜分明。
老子曰:“天地之气,不及乎和。何以知其然?春分而生秋分而成。是故圣人之道,以宽施为栗,以严威为温,以柔克刚,以猛修仁。”
夫太刚则折矣,有余;太柔则卷矣,无余。故在中者谓之“绳”,可卷而怀也,可引而伸也,可以直布也,不撗长不穷短,不横不折,是谓“圣”。恩推懦,则威去;严推猛,则和绝;爱推纵,则令废;刑推祸,则亲绝。是以贵以和。
此言万物皆由阴阳交接得其所也。此乃自然界中无为而治的真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老子的思想与自然界中的无为法则相契合。他提倡的是一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能够使个体保持平衡与稳定,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身体的健康。
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该像老子所说的那样,用宽广的心胸来包容他人,用坚强的手腕来保护自己,用柔软的情感来赢得他人的尊重,用智慧的眼光来看透世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无不为而为,无为而不为”的境界,即既能积极主动,又能恰到好处地选择休息或放松。这就是老子的“道”——一个追求生命本质、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个人完美状态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