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的怀抱中,一个无为之人以身作则,传承着王祯农书中的智慧。第二篇“垦耕篇”的第四首诗解读,让我们深入理解斵木为耜、揉木为耒的意义,以及如何教导天下第一功——春夏秋开荒。
题文诗曰:“易大传云: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以敎天下。”周书亦载:“神农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始作陶器、冶炼斤斧,为耒 耜,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此乃农事之始也。”
当尧时洪水泛滥,草木畅茂,而五谷不登。禹乃随山刋木益烈山泽焚之,然后九州土皆可种艺耕作。于是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使得农业兴盛,其有次第如此。
垦者除荒也;耕者犁也。古文用词如“畊”,盖古井田制。今从来字声故又名“耕”。前汉赵过任搜粟都尉多垦辟,即今俗谓开荒。在开展新地之前,我们应先知晓燎荒和掩青的技巧:春季烧荒以通地气促草生长;夏季掩青以肥绿色料增强根系壮实。此法非但利于植物成长,还能减少劳动力和时间的消耗。
秋季则是芟夷期,用刀割倒杂草,再施火焚烧,将土地整治干净,以迎接明年的播种。这一系列操作不仅保持了土地质量,也保证了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是无为之人所共认并致力于推广的一套良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