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仁之道,至治之境,乃是文子所传授的智慧。诗中言:“治大者,不可以小;地广者,不可以狭;位高者,不可以烦;民众也者,不可以苛。”此乃通玄真经注中的深意,以十卷为总结。
“事烦难治,法苛难行,求多难赡。”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解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即以一物衡量其它,以明确界限。但要知,大较易为智,小辩难为慧。
故无益于治,有益于乱者,为圣人所不取;无益于用,有益于费者,为智人所不从。功不厌约事不厌省、求不厌寡,则成就容易可得。简化原则,便能治理好国家。
小辩害义,小义破道,大道则简远胜过琐碎。这如河流逶迤前行,可达远方,如山峰陵迟积雪,可达高处。大道优游,无为而化,是自然界的法则。
文子又指出,“调音者,小弦急,大弦缓”,立国亦如此:贱役劳心,使贵官专心。此乃大道教导:芒芒昧昧,因天威与天同气,是谓帝王霸主,而非一己私欲。一以贯之,即是至圣真情。
施仁言信怒威,此乃精诚所致。而外表装饰,不过浮华伪善。在有道之世,用正法制,从严自律,就足以治理国家。而无道之世,只靠繁多的法规,却常因滥觞生乱,将国家推向危亡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