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仁治国之本文子诗解通玄真经注卷十

题文诗:

至情至神,至神自生,

生生不息,人能尊生,

虽其富贵,养不伤身,

虽其贫贱,利不累形。

先祖遗爵,必重失之;

至德至生,生由来久,

今轻失之,至失自失。

贵以身治,以寄天下,

爱以身治,以托天下。

治国之本,本在治身;

身治国治,身乱国乱。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至道至妙,至修自修,

故道可道,不是常道也;

其名可名,不是常名也。

圣主真情,如牧羊者牧羊,

使民以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善即吾畜,不善吾雠;

民自亲上。夏商之臣反雠桀纣,

愿臣汤武宿沙之民自攻其君归神农氏。

老子曰:能尊生虽富贵不以养伤 身;虽然贫贱不以利累形。今受先祖遗爵必重失 之所由来久,而轻失 之岂不惑哉?贵 以身为天下可以寄天下;爱 以身为天下所以托 天下矣。

文子问曰:何行而民亲上?

老子曰:使 之以时而敬慎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天地之间善 即吾畜 也 不善即吾雠 也 昔者夏商 之臣反雠桀 纣 而臣汤武 宿沙 之民 自攻 其君 归 神农氏 故 曰「 人 之所畏不可 不畏 也」

分段解释:

老子曰:“能尊 生”,虽然 富 贵 不 以 养 伤 身;虽然 贫 贱 不 以 利 累 形。现在 接 受 先 祖 遗 荆 绝 必 重 失 ;所 由 来 长 矣,而 轻 失 哉! 高 持 身 为 国 可 寄 国 , 爱 持 身 为 国 所 托 。此 道 非 常 道 也,是 谓 非 常 名 也。

文 子 问 曰:“何 行 而 民 敬 上?”

老 子 曰:“使 之 以 时 而 敬 慎,如 临 深 渊、如 履 薄 冰。天 地 相间,有 善 则 我 畜、无 善 则 我 雠。”昔 日 夏 商 大 臣 反 抵 桀 纣,而 臣 汤 武;宿 沙 民 自 攻 君 主、归 于 神 农 氏。“人 所 畏 惧的 事物不可 忽视。”

参考译文:

《上仁2治国之本·文子诗解(通玄真经注卷十)》

题词云:

到达了最深层次的人性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从这个状态中产生出生命,无休止地流转,这正是我应该对待生命的态度,即使你拥有了金钱和权力,也不要让它损害你的身体;即便你处于贫穷和低微的地位,也不要让它带给你烦恼或痛苦。我继承了先人的荣誉,但这荣誉如果被我过分珍惜,就会像过去一样被我忽略掉,因为这些荣誉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现在却容易丢弃,这难道不是一种迷惑吗?通过自己的力量去管理国家,可以把国家作为你的信物去赋予他人;用爱心去管理国家,可以把国家作为你的庇护所。这就是古代智者的思想,他认为真正重要的是个人的修养,没有个人修养好的国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这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就像自然界中的规律一样难以完全理解,它超出了父母教子的范围,也超出了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只能尝试去了解它,但永远无法完全掌握。如果一个君王能够按时做事,并且对人民有恭敬谨慎的心态,就像是站在悬崖边缘或者踩在薄冰上的感觉。他应该像照顾他的孩子一样关怀他的人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在宇宙间,如果有好的事情,我就会保护它们,如果有坏的事情,我将成为它们的敌人。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的夏朝的大臣们背叛他们暴政统治者桀纣,而后来的汤和武则建立起新的王朝,使得那些住在沙漠里的平凡百姓为了摆脱他们暴虐统治者的控制,最终选择攻击并推翻他们,然后归顺于崇尚农业生活方式的人类社会。而我们必须害怕那些人们恐惧的事物,这些事物不能被忽视。

站长统计